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边缘人的爱与哀愁
[英]萨基
沿着一座古老的大教堂屋顶的防护矮墙,每隔一段距离都矗立着一座石雕:它们有的是天使,有的是国王,还有主教,几乎个个身上都洋溢着虔诚带来的喜悦与沉着。但是,在大教堂阴冷的北边较低的地方,立着这样一座雕像:它没有王冠,没有主教冠,也不带光环。它的表情冷峻、痛苦,充满忧伤。那群栖息在防护矮墙的墙沿上整天晒太阳的蓝色肥鸽子断言,它肯定是个魔鬼。然而,钟楼上那只老寒鸦——它可是一位教会建筑学方面的权威,断定这座雕像是一个迷惘的灵魂。于是,有关雕像身份的猜测就此了结。
秋日的一天,大教堂屋顶上飞来一只体态轻盈、叫声甜美的小鸟。它离开荒芜的原野和日渐稀疏的矮树篱,只为寻一处冬季的栖息地。它停下疲惫的双脚,打算在天使大翅膀的背阴处休息,或在国王礼袍的石刻褶痕上安歇。但是无论它停到哪儿,都会被那群肥鸽子推开,或是被那群聒噪的麻雀从墙沿上赶走。它们唧唧喳喳地相互议论道:“从来没有哪只受人尊敬的鸟会这么深情地歌唱。”于是,这只漂泊流浪的小鸟不得不离开。
只有迷惘人雕像为它提供了庇护之地,因为肥鸽子们认为,在一个倾斜得如此厉害的地方栖息是极不安全的,更何况这里还太过阴暗。这座雕像没有像其他“达官贵人们”一样,双手交叉摆出虔诚的姿态,而是双臂交叉于胸前,好像在反抗什么。它双臂所构成的角落恰好可做小鸟温暖舒适的休息地。每天晚上,小鸟飞回位于雕像胸膛处的小窝,心中充满了对雕像的信任,而雕像那双漆黑的眼睛也似乎一直都在看护它酣眠。渐渐地,这只孤单的小鸟爱上了这位孤独的守护者。白天,它会时不时立在教堂的滴水嘴或别的拱座上婉转啼鸣,唱出最甜美的歌,向它的夜晚庇护者表达感激之情。也许是因为风,也许是因为天气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迷惘人雕像那张憔悴不堪的脸上,似乎渐渐褪去了几分冷峻与忧伤。在每天漫长又单调的时光里,这位小小客人的歌声总会断断续续地飘进这位孤独守护者的耳朵里。当暮色降临,晚祷钟声响起,一只只巨大的灰色蝙蝠从钟楼屋顶上的巢穴悄声飞出时,这只朝气蓬勃的小鸟就会回来,哼着安眠曲依偎进那等待着它的双臂中。对忧郁的迷惘人雕像而言,那是它最快乐的日子。只有教堂的大钟每天都高声鸣唱着嘲弄的话语:“快乐之后……是悲伤。”
教堂司事小屋的人们发现,大教堂的周围总有一只棕色的小鸟飞来飞去,它优美的歌声令人艳羡。“但是很可惜,”他们说,“不能尽享其婉转之音,任之萦绕在矮墙之上,实在浪费。”尽管这些人很穷,但他们相当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所以他们逮住了小鸟,把它关进了小屋门外一个小小的柳条笼子里。
那晚,小小歌唱家经常栖息的地方不见了它的踪影,那尊忧郁的雕像比往常任何时候都更能体会孤独的痛苦。也许,它这个小小朋友被暗中觅食的野猫杀死了,也许被一粒石子伤到了,也许……也许已经飞到其他什么地方了。但是,当清晨来临时,从大教堂那边那个喧闹的世界传来了鸟儿虚弱无力、令人痛彻心扉的哀叫声,那是被囚禁在楼下低处柳条笼中的鸟儿发出的讯息。每天正午,当肥鸽子们吃饱午饭后因昏昏欲睡而变得安静时,当麻雀们在街上的水坑里洗澡时,小鸟的叫声就会传到屋顶的防护矮墙——那是饥饿、思念与绝望的哀鸣,是一场永远得不到回应的空号。午饭过后,晚餐之前,肥鸽子们议论说,那座雕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倾斜得厉害了。
终于有一天,小柳条笼里不再有声音传出。那是冬日里最寒冷的一天,鸽子和麻雀们都站在大教堂屋顶上焦急地四处张望,希望能找到点儿残羹剩饭——这是恶劣天气里它们赖以生存的东西。
“小屋里的人有没有扔什么东西到垃圾堆里?”一只鸽子问另一只正从北边防护矮墙向下张望的鸽子。
“只有一只死了的小鸟。”那只鸽子答道。
夜晚教堂顶部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听上去像是有石墙在倒塌。钟楼上的寒鸦说:“是严寒的天气弄坏了建筑物。”它久经寒冬,经验丰富,一定是它说的那种情况。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迷惘人雕像倒下了,躺在教堂司事小屋外的垃圾堆里,已经支离破碎。
“这样正好,”肥鸽子们在审视整个状况几分钟后嘀咕道,“现在我们该有座美丽的天使像了。当然,他们一定会在那儿立个天使的。”
“快乐之后……是悲伤。”教堂的大钟高声鸣唱着。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虽然都是教堂上的雕像,但显然由于外在身份的不同,受到的待遇和尊敬也就不同。很显然作者是在借此表现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B.因为体态轻盈和叫声甜美,小鸟同时受到鸽子群和麻雀群的排斥,正是鸟类间的排斥促成了它和迷惘人雕像之间的关爱。
C.爱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小鸟的歌声中,迷惘人雕像又恢复了生气,完全没有了冷峻、痛苦和忧伤。
D.出于对爱的嫉妒,人们把小鸟给关了起来。小鸟因绝食而死,迷惘人雕像最终也心碎地倒下。

E.小说中首尾教堂的大钟两次高声鸣唱着“快乐之后……是悲伤”,这既是结构上的前后照应,更是对小说中关爱的双方悲剧命运的一种暗示。
小说中谁是“边缘人”?“边缘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小说中围绕着迷惘人雕像和小鸟的,还有一群寒鸦、鸽子和麻雀,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
在欧美,萨基与欧·亨利齐名。他的作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结尾经常出人意料。你认可这种说法吗?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 4分)
【甲】手握阳光
曹文广
1878年冬天,一个衰弱不堪、嘴唇冻得发青的乞丐在街上拦住了匆匆经过的屠格涅夫。乞丐伸出一只通红的、肿胀的、肮脏的手,向作家乞讨。作家掏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但什么都没找到。他窘极了,便紧紧地握住乞丐颤抖的手:“别见怪,兄弟,我身上一无所有呢,兄弟。”乞丐也“紧紧地捏了捏”作家的手指。“哪里的话,兄弟,”乞丐口齿不清地慢慢说道,“就这也该谢谢您啦!这也是周济啊,兄弟。”
屠格涅夫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说:“我懂了,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周济。”的确,没有比这更好更慷慨的施舍了——施舍者在给予的同时也得到了对方同等的回报,双方共同分享着,他们已经使某些东西得到了新生的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能去帮助别人。即使你两手空空,只要心是慷慨的、真诚的,你就不是一无所有,在你的掌心永远有一种叫做善良的阳光——把手伸出去,只需要简单的一握,你收获的绝不比你撒播的少。
〔乙〕善良使人美丽
晓铃叮当
善良使人美丽。
有一个暑假,我坐火车到四川去玩。对面坐着一位大妈,穿着朴素、面孔普通。
天气热极了,我坐着坐着,只觉得头晕目眩,“扑通”一下就倒在地上。过了好久,我感受到一阵清凉的气息,睁开眼睛,面前就是这位大妈的脸,她正轻轻托着我的头,一点一点给我喂水。她离我那么近,眉眼细致、五官生动,满脸的关怀令她恍如慈母。我这才知道,我中暑了,并且还吐得狼狈不堪,都是这位大妈给我擦干净的。我连连道谢,大妈笑起来,那笑容仿佛是绽开的一朵花……
生活就是这样奇妙,我们曾经做过的一切,原来并没有随风而逝,它悄悄溜进我们的内心,化为岁月。岁月像把刻刀,在日里,在夜里,给我们的面孔刻下印记,渐渐改变你的眉梢眼角,鼻子嘴巴,慢慢地,令你周身透出可亲、动人、美丽的光芒。据说,慈禧太后最讲究容颜护理,为了美而不惜代价,可是,从留下来的她的画像和照片看来,她满脸的凶气,非但不美,实在是可怕。
当我们看宋庆龄的照片时,看到的是高贵、优雅、可亲、可敬,即使到了八十高龄,她留给人的印象依然是光彩照人的,这是因为她的内心芬芳馥郁。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面孔是心灵的图画。一流善良的心,比得过任何服饰、珠宝、装扮,它所带来的美丽,不仅发自内心,溢于言表,并且持久高贵。朋友,你若希望自己美丽俊秀,那就精心浇灌你的心灵花园吧。
22.体会标题的深刻含义。
“手握阳光”:
“善良使人美丽”:
23.屠格涅夫的“善良”和大妈的“善良”有什么不同?
24.〔甲〕文议论的内容可概括为:,在文中起的作用。〔乙〕文的中心论点是;〔乙〕文所列举的人物起的作用。
25.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l)他窘极了,便紧紧地握住乞丐颤抖的手。
(2)大妈笑起来,那笑容仿佛是绽开的一朵花。
26.文中画线句给你怎样的启示?

8分23秒的震撼
(1)那年,我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拍摄风光片,意外地捕捉到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真实画面。
(2)那天傍晚,一群野牛正沿着河岸缓缓前行,而在前方不远处,六七只狮子,正藏在草丛里,等待着猎物的到来。两头大野牛和一头小野牛不知道前方危机四伏,它们欢快地向前奔跑,距离队伍越来越远,却离狮口越来越近。
(3)没有任何征兆,埋伏的狮子们就纷纷跃起,3头野牛猝不及防,已与狮子狭路相逢。
(4)野牛急忙掉头逃跑,但是,狮子的速度更快,一只狮子几个起落,就追上了落在最后面的小野牛,并将其狠命地扑进河里。小野牛在河水里挣扎着,几只狮子一起咬住它,它们要把这个战利品拖上河岸来享用。但就在小牛即将被拖上岸时,河水里突然一片翻腾,一条巨鳄从河中一跃而起,它张开血盆大口,牢牢地咬住了小牛的尾巴,向河里狠命地拖拽着小牛。就这样,群狮与鳄鱼在河边展开了争夺小牛的拉锯战。几番撕扯,胜负已见,最终小牛被拉上了岸。
(5)我看着镜头里那可怜的小牛,它即将成为狮子的美餐了,这也许是自然界弱肉强食的必然结局。但我发现,镜头里突然有了新的内容。
(6)那刚刚逃走的两头野牛,竟带着近百头身强体壮的野牛狂奔而来。原来,它们在生死关头,丢下小牛逃去,并非为了苟且偷生,而是去搬救兵。
(7)众野牛如风而至,把几只狮子团团围在中间,一头野牛开始狂追一只狮子,这画面让人毕生难忘:在强悍的猛兽面前,这头食草动物的温顺软弱已经荡然无存,它吼声如雷,似威武的战将;而那狮子的威风,早已消失殆尽,它在这头野牛面前落荒逃跑。但是,剩下的狮子依然咬住小牛不肯松口。
(8)野牛们终于发怒了。它们结成战阵,逼近狮子。一头野牛对着狮子疾冲上去,用牛角猛力一挑,一只狮子就飞到了空中,然后狠狠摔到地上。几个动作,在瞬间内一气呵成,让人忘记了这竟是一头野牛。群牛怒吼,开始发动进攻,在雷霆万钧的气势下,剩下的几只狮子终于面露惶恐,它们无力地抵抗了几下,便松开口,四散逃窜了。
(9)如血地残阳中,野牛们如一个个勇猛的战士,它们用勇敢与力量,上演了一场悲壮的生命之歌,令人动容。
(10)我看了摄像机上的时间,从小野牛落入群狮之口,到众野牛奋力救出小野牛奇迹逃生,这一过程只有短短的8分23秒。
(11)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强者与弱者,原来并不取决于体魄的强壮或孱弱,也不在于其食肉还是食草。
(12)强与弱,是一种精神与意志的较量。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同仇敌忾、紧密团结在一起,就会形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再强悍的对手都会被折服,被击败。
9、阅读第(4)段,说说小牛遇到了怎样的危险。

10、第(8)段“几个动作,在瞬间内一气呵成”一句中,“几个动作”指的是什么?

1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8分23秒的牛狮之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

12、第(10)段和第(11)段都提到“8分23秒”,有什么作用?

13、读完本文后,你一定明白了一些道理,请简要的写下你的感悟。

认识父亲
①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间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地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呢?
②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③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④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
⑤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⑥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⑦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
⑧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
⑨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
⑩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只能相隔十米,望儿兴叹。
⑾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
⑿ 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
⒀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
⒁我告诉那少年,你父亲聋了,是为了你才聋的。少年一下子蹲倒在地上,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铁丝网,胳膊被划出了一道血口子,鲜血把袖子染得通红,看得出,他的心在流血。
⒂那少年被遣送到长江边的一个农场服刑,他的父亲每个月都要到千里之外看儿子。农场离车站还有十里,得走一个多小时。一次回来的路上,不知是碰上了风雨,还是因耳聋听不见汽车的鸣笛,父亲被一辆大卡车撞死在路旁。也不清楚那个不争气的儿子知道不知道。
⒃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常读不懂父亲,直到他们真正长大之后,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这部大书的时候,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
⒄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与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
11.为什么说世界上父爱“更加崇高和伟大”?(摘引原文语句回答)(3分)
12.第①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13.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有哪些?(4分)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蝼蚁壮歌
长期以来,我对蝼蚁之类的小生灵都很瞧不起。
一次,一位朋友向我追述了他在南美洲森林边缘亲眼目睹的一幕永难忘怀的情景。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蚁团在火舌舐(shì)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没有丝毫松动,即使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体牺牲,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无以复加的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蚂蚁──这小生灵就是这样闯进了我心目中的崇敬者群。我开始进一步追寻着它们的生命轨迹,进一步探索它们在生存斗争中那些足以使生命发光的东西。
原来,我以为蚂蚁虽然是昆虫世界的大力士,它们十分善于采撷大自然的精英,强化自己的肌体,但是,它们也只能战胜昆虫世界中的相对弱者,而在强大的生物,如哺乳动物面前,却总是被践踏、被捕食的对象。然而,来自墨西哥热带森林的蚁国新闻,却打破了我这固有的评价。
那里有一种蚂蚁叫做劫蚁,又名“游行蚁”或“食肉游蚁”。它们往往形成十万到十五万之众的大家族。它们昼憩夜袭。奇妙的是:当它们昼憩时,可以相互钩结成一个中空的大圆球,把尊贵的女王、可爱的幼蚁和众多猎获物围在里面加以保护;当它们夜袭时,则全体出动,铺排开宽达五米的横队,由体大剽悍的大腭兵蚁卫护,浩浩荡荡地威武行进。一路之上,只要是避之不及的大小动物,均属劫蚁大军围攻、消灭之列。不论是兔、鼠、鸡、犬,还是熟睡的牛、羊、犬、蟒蛇,都难免于难。据说,著名德国旅行家爱华斯,在墨西哥一家乡村旅店里,就曾经遭受过劫蚁大军的夜袭,虽未丧生,却吓得几乎灵魂出窍
牛、羊对劫蚁来说不可谓不威武,巨蟒于劫蚁来说不可谓不庞然大物矣!但若丧失警觉竟可沦为劫蚁盘中之餐;劫蚁的个体,不可谓不形微区区,不可谓不渺小孱弱兮,然而万众一心,不畏庞然大物,不自菲弱小,而能叱咤森林,云游四方,所向无敌。
真是区区蝼蚁,可讴壮歌矣!
11.第二段叙述了朋友“亲眼目睹的一幕永难忘怀的情景”。请简要概括这“情景”的具体内容。(不超过60字)
12.阅读三至五段,完成下面两小题。
⑴请找出直接表现“我”对蝼蚁的情感与原先完全不同的一个词语。
⑵第五段加点的“固有的评价”具体指什么?
13.第六段写了著名德国旅行家爱华斯的经历,其作用是什么?
14.第四段说,“我”开始探索蝼蚁“在生存斗争中那些足以使生命发光的东西”。结合全文,谈谈蝼蚁“足以使生命发光的东西”的具体含义。

一路风雪一路歌
①他的一生再平凡不过,可是他从未放弃过心中的美好希望,从未因失败改变过梦想。
 ②19世纪,美国有一个年轻人满怀抱负,想身体力行改变美国教育界现状。他发愤读书,在耶鲁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成了教师。他的课讲得生动无比。他对学生从不苛刻,用精神力量去感化他们。这在当时保守的教育界看来,是一件无法容忍的事。很快,他满怀遗憾地离开教师岗位。
  ③接下来,他当了律师,准备为维护法律的公正而奋斗。可正是这一美好愿望,最终毁掉了他的律师事业。他常常因为当事人是坏人而推掉送上门的生意,白白把优厚的酬金让给了别人。但如果是好人受到不公正待遇,他又不计报酬地为之奔忙。因为违反了当时美国律师界的“谁有钱就为谁服务”的行规,他不断受到排挤,最后不得不离开。
  ④此后,他经过商。可是,他的善良与忍让使他根本看不到竞争的残酷,总是在谈判中被蒙骗,结果吃亏上当。最后,他当了牧师,企图在精神上把人们引向生命的正途。然而,他又因为支持禁酒和反对奴隶制得罪许多人,被迫辞职。此时的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一直以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兢兢业业努力着,现实却像一柄巨大的铁锤,无情地把他的梦想一个个敲碎。
  ⑤一个圣诞节前夜,天上飘着大雪。他孤独地站在路边,看着邻居的孩子们乘着雪橇飞驰而过,不禁感慨万千,连身上积了厚厚的雪都没有察觉。孩子们玩够了回来,看见他的样子,便说:“老爷爷,您现在真像圣诞老人。不知您给我们准备了什么礼物?”他霍然惊醒,面对孩子们通红的脸,心中忽然有一股情愫涌动。他忙跑回屋,飞快写了一首歌,教给那些孩子。孩子们在欢快歌声中,乘着雪橇消失在风雪之中。
  ⑥他81岁去世。纵观他一生,失败一个接着一个,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大的贡献,他的名字却已为全世界人熟知。因为在那个风雪弥漫的圣诞前夜,他为孩子们写下的歌:“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奔驰过田野,我们欢笑又歌唱。马儿铃声响叮当,令人心情多欢畅……”这首歌被世人广为传唱,成为圣诞节不可缺少的旋律。
  ⑦这首歌叫《铃儿响叮当》,他的名字叫皮尔彭特。他的一生再平凡不过,可是他从未放弃过心中的美好希望,从未因失败改变过梦想。因此,他的心中才能飞出如此优美的歌,穿越漫漫时空,依然濯洗我们的灵魂,震撼我们的心。
  ⑧这歌声永远响在充满风雪的人生旅途上,使我们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去面对人生更大的风雪!
11.主人公从事过哪些“失败”的职业?从文中摘录。
12.第五段中“他孤独地站在路边”,“孤独”蕴藉着哪两层含义?
13.皮尔彭特历经失败,为什么还能写出《铃儿响叮当》这样欢快的歌?
14.“一路风雪一路歌”是文题也是本文的主旨,你如何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