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专家马渭源在讲解中网科举制度时说:“中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汉代,经过隋唐两代的发展,在宋代得以完善,被利玛窦等人介绍到西方,成为西方文官制度的根源……”马渭源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汉代”的依据最可能是( )
A.汉代察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B.汉代察举制选拔人才注重德才兼备 |
C.汉代察举制开创了以儒学选官的标准 |
D.汉代察举制中考试是制度中重要环节 |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首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是
A.安徽、四川——广东、福建 | B.四川、广东——浦东、安徽 |
C.广东、安徽——江苏、浙江 | D.四川、浙江——福建、浦东 |
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为农业生产合作社。他的这一系列活动可能发生在
A.解放战争时期 |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C.“文革”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A.重工业 | B.交通运输业 | C.轻工业 | D.科技和教育 |
1914 -1920 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
D.民族资本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
1852年米琪尔致港督文翰的报告说:英国“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把布匹强销于中国”。这反映当时
A.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 B.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C.英国凭借经济实力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 D.西方侵略者控制了中国的海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