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印刷术在15世纪中后期蓬勃兴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法国“印艺社”和中国“四堡书业”图书出版的主要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二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

图三 全国最大的大队级乡镇企业——四川邛崃县凤凰农工商联合企业成立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什么事件?有何意义?
(2)图二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意义如何?
(3)图三反映出我国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这一趋势有何意义?
(4)从图一到图三,你认为发展我国经济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的原因是什么?简述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根本目的与实质。

安徽凤阳长期以来属于贫困县,流传的一段花鼓词很能说明问题:“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了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你能说出导致这种巨大变化发生的政策措施吗?它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解放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有几次调整?这几次调整有何区别?

今天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中国近代的通商口岸是否一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