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D.河流径流量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
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区域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变化 |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为基础 |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2—2010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速达11.7%。据世贸组织统计,2008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表为2010年我国部分农产品出口资料。完成下题。
出口农产品种类 |
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 |
年增长(%) |
农产品出口市场(前三位) |
出口额 (亿美元) |
占出口总额比重(%) |
|
果蔬及制品 |
32.1 |
31 |
日本 |
91.5 |
18.7 |
|
水产品及制品 |
27.1 |
29.1 |
东盟 |
74.6 |
15.3 |
|
谷物 |
1.1 |
-12.7 |
美国 |
57.8 |
11.8 |
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水域广阔,劳动力丰富,水产捕捞、养殖、加工发展迅速 |
B.农产品出口向结构升级、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
C.谷物多出口至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国 |
D.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使我国谷物产量降低,出口减少 |
我国出口至日本的果蔬及制品多于美国,其原因可能是()
A.中日两国气候差异显著 |
B.中日两国距离较近 |
C.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D.日本人地矛盾更为突出 |
“母亲水窖”是帮助当地居民摆脱严重缺水所实施的慈善项目,它是修建于地下的用以蓄集雨水的容器。图为甘肃省水窖建设照片,完成下题。该地区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A.深居内陆降水少 | B.降水以雪为主且冰冻期长 |
C.水循环不活跃 | D.江河、湖泊污染严重 |
“母亲水窖”的建设()
A.有利于该地区经济作物的浇灌 |
B.增加该地区农民收入 |
C.解决该地区干旱缺水现状 |
D.根本改变该地区贫困面貌 |
治理灰霾已成为改善民生的当务之急。回答下题。下列资料所呈现的天气条件中,最容易形成灰霾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灰霾频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导致水果蔬菜晚熟 |
B.影响草莓等草果的质量 |
C.运输方式中,铁路受影响最大 |
D.网购货物送达时间缩短 |
图是某工业城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就业廊”沿南北干道延伸,因形似长廊而得名。读图回答下题。图中的“就业廊”最可能是()
A.行政区 | B.工业区 |
C.商业区 | D.文化区 |
有关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空间结构属于同心圆模式 |
B.最适宜在东北方向设置卫生防护带 |
C.东南方向居住就业功能匹配较好 |
D.高级住宅区最适合布局在城市北部 |
2014年,某企业在加里曼丹岛建立了江苏首家境外产业合作集聚区。该集聚区从事农林种植与产品加工,并带动国内种植和养殖业、木材加工业、榨油类企业和建筑、设备、安装、水电等相关配套企业“走出去”。回答下题。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震多发地区 |
B.经常受到台风灾害侵袭 |
C.寒流对气候影响深刻 |
D.河流短小,水能资源缺乏 |
下列工业区位指向与该农林产品加工业相似的是()
A.现代钢铁工业 | B.煤化学工业 |
C.电解铝工业 | D.微电子工业 |
该企业“走出去”有利于()
①利用当地原料节省运费②降低劳动力成本③减轻加里曼丹岛生态环境压力④缓解我国就业紧张状况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