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全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统计表
人口普查 |
大陆地区人口总数(亿) |
10年人口 增长(%) |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
15~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重 (%) |
受大学教育人数 (每10万人) |
城市化水平(%) |
第五次 (2000年) |
12.7 |
11.66 |
22.89 |
66.78 |
10.33 |
3 611人 |
36.2 |
第六次 (2010年) |
13.4 |
5.84 |
16.60 |
70.14 |
13.26 |
8 930人 |
49.7 |
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改善 |
B.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
C.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
D.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
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A.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 B.10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
C.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 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
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
A.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变化不大,人数下降 |
B.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
C.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 |
D.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
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天气频现。
读图2,完成4~5题。城市化第Ⅱ阶段,主要出现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 B.逆城市化现象 |
C.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 D.生物多样性增多 |
当前,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处于城市化第Ⅲ阶段的是
A.埃及 | B.中国 |
C.德国 | D.印度 |
图1是我国1953年和2010年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1~3题。据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a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B.b图所示人口增长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
C.a图表示1953年的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 |
D.b图表示2010年的人口结构,0-14岁男性多于女性 |
从1953年到2010年,我国
A.人口增长模式不变 | B.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
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 D.劳动力日益短缺 |
目前,我国人口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 |
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
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 |
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出现负增长 |
关于中心商务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心商务区只提供商务服务
②中心商务区购物和办事的人很多,昼夜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③中心商务区的建筑物往往在市区里是最高的
④中心商务区服务遍及全市,交通工具可以方便地到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对大多数城市来说,不能呈现“碧水蓝天”的原因是
A.城市“热岛效应”时的城市多雨天,少晴天 |
B.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回流 |
C.沙尘暴时的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大 |
D.城市生活、生产及交通排出废气及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 |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问题。
地 区 |
种植业比重 |
畜牧业比重 |
商品率 |
投入劳动力数量 |
① |
86% |
14% |
20% |
多 |
② |
45% |
55% |
90% |
少 |
③ |
8% |
92% |
89% |
少 |
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 B.混合农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种植园农业 |
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 B.四川盆地 | C.大自流盆地 | D.墨累—达令盆地 |
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21世纪教育网
A.提高机械化水平 | B.充分利用水资源 |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