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1:太阳辐射是地表能量的源泉。太阳能利用是能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表:海平面太阳辐射日总量(卡/厘米2·日)

 
90°N
60°N
40°N
20°N
0°N
20°S
40°S
60°S
90°S
春分
0
453
696
855
910
856
698
457
0
夏至
1 093
994
1 001
950
802
576
304
48
0
秋分
0
445
685
842
897
844
690
451
0
冬至
0
51
325
615
856
1 014
1 074
1 061
1 166

材料2: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

材料3:读我国东部某省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分析,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夏至日的北极较冬至日的南极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从日地距离和下垫面两个方面简析其原因。
(2)上图能源中,石油形成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岩中;石油大多分布在       地质构造中; 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3)该省的名称是         省;主要常规能源是           ; 试分析该省建核电站的区位条件。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模式图”

材料二:世界地图

材料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材料一中“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性。
(2)从材料一“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甲地位于(风带),D地在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带。在“洋流分布模式图”中e处洋流对“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E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3)材料二中①地自然带的名称是,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引起自然带⑥-⑦—⑧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4)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材料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与伦敦气候相符的是(填代号),结合材料一可知该气候的成因是
(5)材料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表示材料一中④地的是(填代号)
材料三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B图所示的气候下所发育的典型植被是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地和丁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2)甲地地形是,其形成原因是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循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环节(填图中数字表示),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是环节(用数字表示)。
(5)从矿难成因上看,图中丁、甲两处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6)右图为甲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下列正确的是(  )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2012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农业科技摆上突出位置,同时也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分析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水稻
油菜、棉花等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甲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区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角度考虑,乙图中C、D两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
(3)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甲是_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_。甲区域与乙区域相比,农业发展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回答。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②对气温:    
③对降水:    
④对地下水:

自古至今,人口移动都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我国跨经济地带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注:“+”表示流入,“-”表示流出)

经济地带
净流入(出)人口/万人
流入(出)资金/亿元
东部经济地带
+4128
-4305.87
中部经济地带
-2804
+2924.82
西部经济地带
-1324
+1381.05

材料二 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流动人口引起的资金分配格局(注:“+”表示流入,“-”表示流出)





省区

净流入(出)人口/万人
流入(出)资金/亿元

-870
+907.49

+1560
-1627.22




(1)结合材料一,说明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2)结合材料二,导致人口在①、②省区之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3)分析我国人口流动对①省区产生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