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沟的分布示意。图中M海沟的成因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 |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 |
图1和图2表示黑龙江省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的交汇处)沼泽、耕地及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回答小题:关于图1与图2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1954~1976年,耕地面积与农业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
B.1954~2000年,沼泽面积与农业人口数量的变化呈负相关 |
C.1976~1986年,耕地面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一致 |
D.1986~2000年,沼泽面积与总人口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 |
与1976年相比,2000年同江市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 | B.低温冷害更严重 |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 D.洪涝灾害更频繁 |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小题: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 B.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
“西电东送”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
C.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
D.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
陆地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下列关于陆地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山地中森林被大量砍伐,山中的泉水会减少
②在河流中、上游过量截流用水,下游可能会出现断流
③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矿产资源也会丰富
④植树种草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不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列资源中,具有地带性分布特点的是( )
A.水力资源 | B.森林资源 |
C.煤炭资源 | D.铁矿资源 |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读图,回答小题: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A.a、b、c | B.c、b、a |
C.c、a、b | D.b、c、a |
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A.西电东送 | B.西气东输 |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小题。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A.黄河三角洲 | B.长江三角洲 |
C.珠江三角洲 | D.太湖平原 |
该农业的好处是()
A.可以少占耕地 |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C.可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
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 | B.水源和土壤 |
C.水源和气候 | D.地形和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