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下列说法与孔子强调的理念无关的是
A.上下尊卑观念 | B.社会等级秩序 |
C.正名与教化 | D.维护君主专制 |
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亦称原始材料),二是间接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间接史料的是:
A.毛公鼎铭文 | B.皇帝诏书 | C.《史记》 | D.毛泽东亲笔书信 |
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卿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这说明西周礼乐制的实质是:
A.用于处理阶级关系的原则规范 | B.维护贵族生活享受的制度 |
C.宗法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反映 | D.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
下图是山东曲阜周公庙,身临其境,你的思绪随着对庙主的了解最可能穿越时空回到遥远的:
山东曲阜周公庙
A.公元前21世纪前半期 | B.公元前17世纪 |
C.距今约3050年左右 | D.距今约3500年左右 |
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果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如郡县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王位世袭 | B.等级森严 | C.有浓厚血缘色彩 | D.中央高度集权 |
柳宗元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周朝的灭亡完全在于其制度的先天不足 |
B.秦朝的灭亡主要在于统治者的暴政,与其制度没有关联 |
C.柳宗元的看法有其合理性,看到了两代灭亡的关键所在 |
D.柳宗元的看法是错误的,两代的灭亡与制度没有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