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论述了技术应用在西方和中国的不同命运。这充分说明
| A.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利害参半 | B.古代技术成了近代迷信的帮凶 |
| C.技术运用的社会条件至关重要 | D.技术伦理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 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 |
| 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 | 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 |
辛亥革命后兴起了“国货运动”。当时民族工商业者创国货品牌,在广告上推销自己的商品,如“大国耻,用人民的血来洗,小国耻,用五洲固本皂来洗”。“国货运动”在当时号称“文明排外”,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B.盲目排外,影响了学习外国 |
| C.引起了外国武力干涉 | D.强化了民众的极端民族主义 |
1947年,英国的大多数主要食品均实行某种形式的配给供应。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B.学习罗斯福新政成功经验 |
| C.工党执政建立福利国家 | D.战争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
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他的结论的根据是
| A.资本主义即将灭亡 | B.社会主义是天堂 |
| C.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没有自由 | D.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影响且发展迅速 |
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铁塔上有可能会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人民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的方式进行联系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