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陈乐民在《欧洲文明的进程》中说:“‘重商主义’不是一个现成的理论,它毋宁是‘经验主义’的产物。到十八世纪各民族间的经济贸易的发展开始冲击民族界限,贸易自由主义逐渐取代‘重商主义’。”发生这种变化的动力是

A.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君主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民族界限的缩小 D.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

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编制的1956~1963年市镇与农村人口迁移情况表(单位:万人,户籍迁移人数=人口户籍增长数-人口自然增长数)。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年代
市镇户籍迁移人数
农村户籍迁移人数
1956
634
-573
1957
419
-117
1958
521
-306
1959
1436
-942
1961
-498
-110
1962
-1379
1018
1963
-448
40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中国城市化进程过快
C. 农村经济滞后于城市经济 D.城市化缺乏经济支撑

严志才《评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一书中说:“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外洋航运吨位的83.3%,国内航运吨位的63.1%,铁路总里程的90.7%。”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经济主权受到全面威胁
B.帝国主义各国把中国作为投资场所
C.中国重工业呈现殖民地化趋势
D.国民政府吸引外资取得巨大成功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谈及治蝗之策时说:“陆田命县于天,人力虽修,苟水旱不时,一年之功弃矣;水田之制由人力,则地利可尽也,且虫灾之害又少于陆,水田既然,其利兼倍,与陆田不侔也。”其主张是

A.发展旱地种植业 B.将旱田改造为水田
C.兴修水利工程 D.利用人工防治技术

苏辙在《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中说:“城廓之户虽号兼并,然而缓急之际郡县所赖:饥馑之岁将劝之分以助民,盗贼之岁将借其力以捍敌。故财之在城廓者,与在官府无异也。”其言论旨在

A.反对“不抑兼并”的政策 B.强调缓和社会矛盾
C.向国家提供征税的依据 D.为土地兼并辩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