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又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使组织机构不断建立,且规模也越来越大,对世界的影响更加突出。1944年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1945年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关于所建国际经济组织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利于克服20世纪上半期世界经济的混乱状态 ②利于推动和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③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④适应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西方文明史》谈到:“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所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对此解释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十八世纪科学的进步 | B.反映了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生 |
C.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都是可认识的 | D.启蒙思想家崇尚科学和理性 |
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大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
C.先进文明征服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 D.印度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