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 B.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
C.问题与主义之争 |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清王朝统中国结束的标志是
A.1912年2月,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 B.1911年11月,袁世凯成为内阁总理 |
C.1916年护国运动的结束 | D.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成立 |
光绪帝利用康有为、梁启超进行“百日维新”,希望借此挽救即将衰亡的大清王朝,也使自己避免成为亡国之君,但最终还是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A.“百日维新”所实行的措施违背潮流 | B.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破坏 |
C.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 | D.袁世凯的暗中告密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开始发生分化,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主要在于
A.是否继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B.是否对外采取妥协退让政策 |
C.是否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 | D.是否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 |
明清时期,虽然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商业继续繁荣,这突出表现在
A.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种类增多 |
B.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拉动国内经济发展 |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 |
D.分工日益细密,出现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
秦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
A.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陆通道 | B.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
C.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 | D.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