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明确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至此,“建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正式被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叧。他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维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编著 《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什么?这体现出他们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体现了哪一派的思想?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两者在救国方案上有何不同?
(4)指出材料四中对待西学的态度?从材料一到材料四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层次的变化?(3分)
(28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16—18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表
——钱江《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
材料二:(西班牙所属)美洲年均金银出口额,1500-1545年为300万皮亚斯特(计量单位), 1600-1700年为1600万皮亚斯特……300年间增长了11倍。整个殖民地时期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了250万公斤黄金和1亿公斤白银。——樊亢、宋则行《外国经济史》
材料三:自美洲发现以来,一直到现今,其银矿出产物的市场,都在逐渐扩大。第一,欧洲市场已逐渐扩大。……新大陆的白银看来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旧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把世界各相隔遥远地区联络起来的,大体上也以白银的买卖为媒介。——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16世纪晚期到17世纪中期中国金银比价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潮流,明政府是如何应对的?(考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等方面作答)有何启示?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4—178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令,不准技师、机器出境,对私带图纸“闯关”者,判刑1年,罚款500英磅。”……1790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专利法案,联邦专利委员会开始运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英格兰的穷工匠起了活思想。塞缪尔·施莱特和约翰·施莱特穷兄弟俩,把最前沿的纺纱技术装进大脑,飘洋过海来到美利坚。美国人洛维尔出访英国也不空手,顺手牵羊偷回尖端织布技术。
——节选自人民网
材料二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
材料三要挽救俄国,单靠农民经济收成丰盛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情况兴旺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根本不能维持我们成为独立国家的地位……要飞的蛋蛋
——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禁令的原因。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美国通过专利法案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该公司的特点和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历史地位。
(3)依据材料三,指出俄国急需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并分析它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有何不同。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初渡江,颇有重典,……命(李善长)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明史·刑法志》
太祖平武昌,即议律令,……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
——《明史·李善长传》
材料二
材料三 1804年制定的《法国民法典》,就继承了《法学阶梯》的人法、物法、诉讼法的体例;而1900年实施的《德国民法典》则是以《学说汇纂》为蓝本的,形成了总则、债法、物法、亲属法、继承法。法、德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意大利、丹麦、日本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的加以仿效。
材料四前苏联、新中国、旧中国法律体系构成比较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对明朝产生的影响。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两部法典相同之处,并说明它们实施的结果及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说明罗马法与近代西方国家法典的关系,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法制建设的态度。要飞的蛋蛋
(4)根据材料四,分析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特点。
材料一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呈爆炸式增长,人口迁徙出现新变化……下南洋的华人的勤奋与努力,改变了所在国经济落后的状况。同时,大量的高产农作物品种如玉米、马铃薯、番茄、辣椒等也通过华人陆续传到闽粤并逐步推广到内地。
——摘编自巫乐华《南洋华侨史话》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代亚太地区部分大事记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呈爆炸式增长的政策性因素。依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华人下南洋的影响。
(2)图中的蜈蚣代表哪个国家?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图中的“某次国际会议”指哪次会议?任选图中图例所示的一个条约,简析这次会议如何调整了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
(3)材料三反映的冲突与危机在类型上有何变化?以上国际组织的出现可以反映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哪些特点?
历史节点通常理解为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候。探究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节点的抉择及影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中国古代政治家的勇气与智慧
材料一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1)依据材料一指出商鞅与王安石主张上的相同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者实跋其主张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差异性。
探究二 1 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选择
材料二严格说来,义和团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义和团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述的“第一第二两个方案”分别是什么?分析国人注意孙中山先生方案的必然性。
探究三新中国历程中曾经的重要字眼——“计划”
材料三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初步实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五年内工业总产值增长98.3%,即平均每年增长14.7%
——《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节录)
材料四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提前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到1962年,全国在钢铁和其他若干重要产品的产量方面接近美国,农业总产值五年增长2.7倍以上,1962年粮食总产达到15000亿斤,棉花15000万担,钢8000万吨,煤9亿吨,棉纱1600万件,五年基本建设投资3850亿元,重大建设项目1000个以上。
——《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意见》(节录)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二五计划”与“一五计划”的相同处。
(4)结合所学知识列表说明“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的实施结果及原因。
探究四数字世界——20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一瞥
材料五表1:美国的工资涨幅和生产效率涨幅(单位:%)(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表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税率(单位:%)(摘编自戴维·赫尔德《全球大变革》)
(5)表1所示现象带来哪些社会问题?表2反映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怎样的关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政策对国际经济和政治局势的影响。
(6)在你人生发展的节点,你认为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并举出相关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答题示例:观点:不畏困难,勇于突破。如商鞅、王安石克服压力推行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