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一一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一一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
——杰斐逊(美国)
材料二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斯图沃特(美国)《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目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托克维尔和杰斐逊共同的观点,以英、法两国历史为例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三章、第十章、第十九章目录的核心含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为了更多地吸引选民,打出了地方改革的旗帜。1835年9月,议会《市镇自治机关法》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市长、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均由投票选举选出。1848年议会通过《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随之加强。1870年政府颁布《教育法》,原由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向民众提供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据1966年的《莫德报告》,地方政府的工作多达3类60余种。1972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令》,新设6个城市郡,每个城市郡都是以一两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系统。英国议会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还于1974年通过地方政府法,建立起地方查弊制度。1985年议会通过新《地方政府令》,力求精简机构,完善地方民主。在日常管理中,地方政府十分注重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地方委员会承担着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工作,经常根据地方议会授权提出报告,采取行动,并可代表地方议会对各部门实行监督。
——阎照祥《英国近现代地方政府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特点。
(2)英国地方政府改革为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提供的什么启示?

今年又是甲午年,历史安排海洋民族的日本对中国进行残忍的虐杀和羞辱,真是别有深意。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具有多重意义的战争,其中之一是:对中华民族忽视海洋的惩罚。

阅读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中国社会海权意识相对薄弱的原因,阐述现代中国建设强大海权的必要性。

货币金融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综合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史上的货币基本史实

材料二 彻底拔除黄金在货币中的地位并不是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这个过程被分为三步来实施。第一步就是废除金币在美国国内的流通与兑换,第二步则是在世界范围内废除黄金的货币功能,后来尼克松在1971年才最终完成了第三步。
----宋鸿兵《货币战争》
1934年美国公布了国会通过的“购银法案”,达到“金三银一”比例,即白银准备必须达到黄金储备的1/3,这样就以立法形式决定向外大量收购白银。“购银法案”通过后不久,美国政府又宣布了白银国有令,规定国内现存白银须于三个月内交国家造币厂统管。
——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总结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的原因及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如何实现第一、第二步?“购银法案”对当时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865年至1877年,在俄英的幕后支持下,中亚浩罕汗国派阿古柏侵八新疆,史称“阿古柏之乱”。且俄国又乘乱出兵侵占伊犁,使新疆危机雪上加霜。对此,权倾朝鲜的三朝重臣李鸿章认为,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收复只会拖累国家财政,并且有伤与俄国人的“和气”。左宗棠力争: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并且不收复新疆,将使国家军事安全严重受损,还容易纵容外国人得寸进尺!终于清廷让他统兵出征,他命人抬棺行军,以示死战决,心。
19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周围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清军得到新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加入战斗,痛击阿古柏军队。1878年,除伊犁以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一一摘编自网易:《收复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将军左宗棠》
(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问题上不同的态度。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原因。(9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