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
|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
|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
下面属于文化传播的是( )
①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明代郑和下西洋②学生上课、电视播出公益广告③外交部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联合国大会上各国政要的发言④天文学家用现代科学仪器观察天体的运动情况⑤各地举行的旅游节、茶文化节、酒文化节、时装表演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④⑤ |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政……技术发展带来了新变化,这说明( )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 B.传媒的变化推动了文化的共享 |
| C.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 D.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实践的要求 |
在“入世十周年”的座谈会上,一位企业家讲了这样一个小尴尬:为了增进与客户的感情,感恩节这一天,他给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发邮件表示感谢,没想到回复的特别少,一位希腊的客户干脆直接告诉他,他们根本不过感恩节。由此可见( )
|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 B.应当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
|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 D.经济往来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 |
“还在玩手机QQ?你OUT了!现在都在玩微信了,加我。”“你微我吧,你米我吧!”现在在QQ和MSN的签名上呼朋唤友玩手机语音即时通信软件的人越来越多。随着即时通讯市场的发展,互联网即时通讯产品占比逐年上升,即时通讯使用率超过“第五媒体”手机短信。据此说明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的特点是 ()
①传播同网②直观常见③融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于一体 ④全球同时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图书漂流活动( )
| 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 |
| 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 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