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倍增”问题,网上网友的两个帖子(见表格)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
(1)针对网友的观点,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别跟帖分析。

帖一:网友“云淡淡”: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
跟帖:
帖二:网友“冻土”:他的年收入100万元,我的年收入2万元,人均年收入51万元。几年后他的年收入202万,我的年收入还是2万,人均年收入102万,我的人均收入不是“倍增”而是“被增”了。
跟帖:

跟帖一:                                                         
跟帖二:                                                         
材料二:城镇化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一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但也有专家强调,城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和面积的扩张。
(2)结合材料二,阐述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3)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促进农民的市民化。
材料四:2013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以人为核心,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化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
(4)结合材料,说明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方法论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科学发展观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民间资本快速积累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据统计,民间资本对中国GDP的贡献已超过60%。然而,由于投资渠道匮乏,造成民间资本盲目流动,数以万亿计的民间资本进入房地产市场、金融证券市场,越来越远离实体经济,给经济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另外还出现民间资本以非法形式“输血”民营经济,因缺乏规范和有效监管,这些脆弱的资金链条常常不堪重负而断裂。
材料二:2012年2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八项重点工作。会议强调,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民间资本准入领域扩宽被列为今后改革重点工作的首项。
(1)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务院鼓励和扩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的必要性。
(2)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纪录片《环球同此凉热》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部科学纪录片,但它不仅仅是一部科普片,确切地说,这是一部科学伦理片。胡锦涛主席曾经说过,气候变化的问题核心是发展的问题,本片并不简单地停留于对气候现象科学知识的解读,而是从气候变化角度,从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角度,从文明发展的角度重新梳理人类的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从而为今天处在困惑中的人们提供关于未来文明持续发展下去的某种积极意义的思考和启迪。
材料二: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必须通过全球的广泛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解决,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开展和参与一切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中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营造政府引导、企业参加和公众自愿行动的社会氛围,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的全球环境意识。
(1)阅读材料,从经济生活中的市场主体角度分析说明我国面对气候变化中要做出的努力。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张体现了国际社会的哪些相关知识。

受我国空调市场巨大的消费需求空间和相对较高利润的刺激,许多企业竞相进入空调市场,致使整个行业生产规模近年来以平均每年30%一4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海尔、格力、美的等空调企业,由于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科学管理、科技创新,开发静音空调、环保空调等,名列年度家电十大利税企业。
(1)联系材料分析说明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生产的?
(2)运用辩证唯物论原理,分析海尔等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梯田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是中国水土保持系统工程的范例,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湖南紫鹊界梯田和广西龙脊梯田是我国三大古梯田。三大古梯田之美,在于“森林、水系、梯田、村寨”四素同构。今天,人们又发现了农耕价值中蕴含着新的价值,首先是古梯田的文化价值,其开发与保护将使古梯田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提升,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领域;其次,古梯田积淀的厚重的生态理念和建管经验,为现代坡耕地治理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我们要保护古梯田,限制过度开发,实行生态补偿,并加强古梯田恢复和配套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保护古梯田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州市政府发出通知:我市开始实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为:台州市区、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县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980元,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从7.1元调整为8元,天台县、仙居县、三门县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900元,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从6.5元提高到7.3元。市劳动保障部门指出,最低工资标准本身并非工资支付的实际标准,而是向劳动者支付报酬的法定底限。同时,小时最低工资制度同样也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对未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劳动者可及时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
材料二:受国内外因素影响,台州某公司目前经营困难,劳资关系紧张:公司不批准职工休探亲假;公司以各种原因拖欠职工工资;职工提出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等要求遭公司拒绝;有些职工根本没有和公司签订合同;职工消极怠工现象时有发生;有职工为了讨回工资而用武力威胁老板。
(1)结合材料一,谈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举措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内涵的?
(2)结合材料二,该公司侵害了劳动者的哪些权利?受害者应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