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围绕“如何实现收入倍增”问题,网上网友的两个帖子(见表格)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和思考。
(1)针对网友的观点,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别跟帖分析。
帖一:网友“云淡淡”:经济发展了,居民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 |
跟帖: |
帖二:网友“冻土”:他的年收入100万元,我的年收入2万元,人均年收入51万元。几年后他的年收入202万,我的年收入还是2万,人均年收入102万,我的人均收入不是“倍增”而是“被增”了。 |
跟帖: |
跟帖一:
跟帖二:
材料二:城镇化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一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但也有专家强调,城镇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和面积的扩张。
(2)结合材料二,阐述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而且要推动农民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转换。
(3)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促进农民的市民化。
材料四:2013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以人为核心,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化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
(4)结合材料,说明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方法论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必须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云南跨越式发展,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云南问题的根本途径。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云南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人心和力量更好凝聚到科学发展上来。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为三个阶段:载人飞船阶段,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空间实验室阶段,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突破了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建成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之前完成,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題。
材料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国力。目前,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迫在眉睫。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人类求索真理的哲学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6 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材料二中“公众科学素养的髙低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一国的综合国力。”这一观点的正确性作简要评析。
(3)针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从文化传播的角度,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并对如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提出方法论建议。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1、2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不良文化现象?
(2)这两类文化现象有何不同?简述如何解决漫画中反映的问题(列举4个不同的主要措施即可)。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乡、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