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我国传媒业与国际传媒业相比规模小,传媒信息化水平低,经营管理和创意人才缺乏,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依然存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材料二: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年来,浙江省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创业板“电影第一股”华谊兄弟、“网吧软件第一股”顺网科技、“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等一批明星民营企业。在资本的拉动下,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2013年,宋城集团以“千古情系列演出”为依托,斥资数十亿元打造“中国演艺谷”项目;12月初,华策影视宣布收购青年作家郭敬明旗下最世文化26%的股权……这不仅是一串光彩耀眼的数字,其中更包含了文化理念的更新、文化自觉的提升、文化自信的增强。
(2)有人认为:“民营企业的强大资本,浙江就能提高传媒产业的竞争力”。请运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司经营、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011年,一场场高质量的演出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网络、3G等新媒体成为传统媒体竞相追逐的制高点。电影票房突破60亿元,增长近40%。新闻出版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20%……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更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了力量。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并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2008年4月,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隆重举行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风筝节”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使潍坊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1)山东潍坊的“风筝节”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道理?
(2)经济决定文化,但当前有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了,人的思想却空虚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重新泛滥,这是为什么?
(3)文化发展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不是可以认为所有文化都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列女传》载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家原在一处坟墓附近,年幼的孟子常嬉戏于坟墓之间。其母感到此处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便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此时,孟子又常常模仿商人玩耍经商游戏。于是,孟母毅然再次搬家,迁居一所书院旁边。从此,孟子整日模仿儒生的学习和礼仪动作。孟母感到此处是最为理想的住地,因而定居该处。后来,孟子在书院教育、孟母教育、自己苦学与环境影响下,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尊为“亚圣”。
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孟母三迁”的理论依据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经过两周的艰苦谈判,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取得了切实可行的成果:解决了资金、技术等问题,挽救了《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得以继续执行,让世界各国对多边外交恢复了信心。但气候谈判的前景并不乐观,某些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会继续设置障碍,影响联合国作用的发挥。
结合材料分析国际组织的作用。
【经济学常识】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的发展模式,各国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欧洲债务危机跌宕起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欧债危机产生的深刻原因之一,是欧洲福利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难以为继,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面临政府福利开支不断超过财政收入的局面,这与欧洲大陆和北欧多数国家采取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关。
结合《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国家属于什么市场经济模式,并加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