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a、b是两个点电荷,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1、Q2,MN是ab连线的中垂线,P是中垂线上的一点。下列哪种情况能使P点场强方向垂直MN ( )
| A.Q1、Q2都是正电荷,且Q1=Q2 |
| B.Q1是正电荷,Q2是负电荷,且Q1=|Q2| |
| C.Q1是负电荷,Q2是正电荷,且|Q1|=Q2 |
| D.Q1、Q2都是负电荷,且|Q1|=|Q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 B.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照时间太短 |
| C.一群处于量子数为n=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产生3种不同频率的谱线 |
|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16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一定只剩下4个氡原子核 |
E.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不一定为吸引力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 |
| B.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向高能级跃迁后动能增加 |
| C.对放射性物质施加压力,其半衰期将减小 |
| D.天然放射现象中发出的三种射线是从原子核内放出的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生通过对α粒子的散射实验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 B.普朗克通过对光电效应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光子说 |
| C.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中子 |
| D.玻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成因 |
E.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
|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 |
| 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 |
| D.正负电子对湮灭技术是一项较新的核物理技术.一对正负电子对湮灭后生成光子的事实说明质量守恒定律是有适用范围的 |
E.
Bi的半衰期是5天,12g
Bi 经过15天后还有1.5g未衰变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了两个α粒子运动到金核附近时的散射轨迹,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