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
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样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共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引中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斜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
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拈不滞,显得飘逸。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风格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
B.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
C.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互学。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
D.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善于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他的一些记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B.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
C.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如《北征》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
D.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谰。
B.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
C.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
D.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14—19题。
乡村教师
①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一些同学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忙着找工作,一些忙着办签证准备出国镀金。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②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③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鱼跃龙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④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⑤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将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⑥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⑦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⑧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⑨老师再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⑩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带到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个。
选自《青年文摘》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15.请谈谈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1)一些忙着办签证准备出国镀金
镀金:
(2)放弃了这次鱼跃龙门的良机
鱼跃龙门:
16.文中的乡村教师是无私的,结合文章说说他的无私表现在哪两方面。
(1)
(2)
17.文章开始写“娟子不着急找工作,选择要回乡下”,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阅读《老海棠树》一文,回答7—11题。
老海棠树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颗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不用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看得见呢?”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7、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
8、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评析下列加点词语。
(1)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2)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10、阅读⑦⑧两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


11、“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如果还有机会弥补,你觉得“我”会怎样做?(50字以内)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7—10题。
永远也赢不了的赌博
①读初二的时候,我的顽皮捣蛋已经让所有的老师头痛和恐惧,我的班主任甚至对我拳脚相加,但这丝毫无损于我捣蛋水平的“蒸蒸日上”。初二下学期,班主任进修去了,来了位新老师接替他的职位。她叫林青,我自然不会叫她林老师,我心口合一地叫她小女子。她脸色苍白,身体瘦弱,这使我对她充满了轻蔑。
②小女子迎着我的目光,笑吟吟地说:“敢跟我打个赌吗?我保证你不会赢。”我来了兴趣,有我不会赢的赌?“好啊,赌什么?”小女子甩一甩满头乌黑浓密的长发说:“我赌我这头长发,如果你赢了,我把我的头发全部剃光。”天哪,还有比这更刺激的赌博吗?我脱口而出:“我的赌注是什么?”小女子还是笑吟吟地说:“你的赌注是,期末考试的时候,每门功课都及格。”天!小女子抓住了我的软肋,要知道,在这以前的考试中,我大都是以不及格收场的。
③小女子挑衅地望着我说:“不敢?”有我不敢的事?“赌就赌,你要是输了,你能保证把你的头发剃掉吗?”小女子坚决地说:“有这么多学生作证,我敢食言吗?不过,”小女子接着说,“你别指望抄袭同桌的考卷,期末考试时,你将是光棍一条,独自坐在一个座位上。你抄不到任何一个同学的答案。我敢保证,你打了一个你永远不会赢的赌,是的,你永远不会赢。”小女子的话刺激着我,我怎么就不会赢?我就是要赢!不就是考个及格吗?
④小女子的那堂课,我听了。听课的滋味真的难受啊!没有了花样百出的鬼脸,没了独出心裁的笑料,屁股要钉在凳子上,眼睛要盯在小女于那没有血色的薄嘴唇上,耳朵里全灌着天书般的玩意儿。我几乎想取消这场痛苦的赌博,但一想到小女子头发剃掉的模样,想到小女子言之凿凿的“你永远不会赢”,我的兴趣又高涨起来,半生不熟地咀嚼着那些对我来说太陌生的知识。熬过了第一关,下面的煎熬就显得轻松了许多,那个上午,我听了所有老师的课;而熬过了上午,对于下午的煎熬也就有了心理准备和实战经验。终于,第一天熬过去了。一天又一天,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我和自己较着劲。
⑤眼巴巴的,期末考试开始倒计时,我好久没有时间和精力在班级里制造麻烦了,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突然间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我加班加点地温习着功课,我甚至还厚着脸皮,捧着那本皱巴巴的书,请教我的同桌怎么样推导勾股定理——我的目标很直接,我要及格,我要让那个让我难受的小女子难堪。
⑥期末考试的“丧钟”终于敲响,我坐在座位上严阵以待——小女子说的没错,我真的是光棍一人赤膊上阵。三天的考试结束了,成绩也随即出来了,当小女子拿着成绩统计册走到讲台时,我早就胜券在握了——在这之前,我已经打听到,我所有功课都考过了及格分。本大人赢了,小女子输了。小女子,你就等着在大家面前出丑吧。
⑦显然,所有的同学都记得我和小女子之间的那场赌博,他们好奇而充满期待地等着看这最后的结局。当小女子笑吟吟地站在讲台上望着大家时,班里鸦雀无声。小女子笑吟吟地说:“我知道,同学们现在关心我和庞大同学(本人就是庞大)之间的赌博胜过关心自己期末考试的成绩。我还知道,大家都以为我输了这场赌博,担心我下不了台。可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没有输,在这场赌博中,庞大注定是永远不会赢的。”大家面面相觑。我则高声叫道:“你耍赖,我所有的功课全及格了,我是自己做出来的。你不能耍赖,你必须兑现诺言。”
⑧小女子还是笑吟吟地望着我,她柔声说:“可是庞大,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我没有头发啊。”没有头发?大家望着林老师那满头乌黑秀丽的长发,疑惑不解。“是的,我没有头发,虽然我曾经拥有一头美丽的秀发,但现在我没有——因为,我戴的是假发。”说罢,小女子的手伸向自己的头发,稍一用力,那瀑布似的黑发被摘了下来——没错,小女子的头上光秃秃的没有一根头发。没了头发的她更显得消瘦苍白,弱不禁风。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们都望着她。“其实,我原来的头发比这头假发还浓还密,还要漂亮。可一年前,我被确诊为肾小球坏死,大剂量的化疗夺走了我的头发,所以,”小女子指着手中的头发看着我,“说到底,它不是我的头发,所以,我说庞大同学永远不会赢。”
⑨微风吹进教室,林老师手中的长发瑟瑟地抖动着,柔柔地飘拂着,像挠在我们心田中最为柔软的地方。我狂躁逆反的心灵被深深震撼和感动着,刹那间,我明白了林老师和我打赌的真正用意,她在巧妙地引导着我走向正路。在灾难面前,我的老师表现得是那么俏皮、冷静、智慧和善良,她启动了一个少年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温顺,那感动和温顺是暴力永远启动不了的。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8.把第②段中女老师说的“敢跟我打个赌吗?我保证你不会赢”一句改成“我想与你打个赌,这个赌我会赢”,行不行?为什么?
9.文中“我”对女老师的称呼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开花的课桌》(节选),按要求完成 27——29题。(共11分)
①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觉得到。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我提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②这以后,稍一留心,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③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也插了几朵野花。我的课桌最破,桌面上满是裂缝,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我没有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大家共守着默契。这一节课,上得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是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
27.作者是怎样表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的?“萌动和蔓延”的特点是什么?
答:按顺序,从,到
,到
,再到“春天剪下的一块芳草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的特点是

28.段④“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笑声能用“晴朗”形容吗?为什么?
29.有人认为,“开花的课桌”不是这篇文章最好的标题,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如果同意,请为文章重新命题,并简要说明你命的标题好在哪里;如果不同意,请说明你不同意的原因。

阅读《布袋莲》,回答17~2l题。
①七年前我租住在木栅一间仓库改成的小木屋,木屋虽矮虽破,却因风景无比优美而觉得饶有情趣。
②每日清晨我开窗向远望去,首先看见的是种植在窗边的累累木瓜树,再往前是一棵高大的榕树,榕树下有一片栽植了蔬菜和鲜花的田园,菜园与花圃围绕起来的是一个大约有半亩地的小湖,不论春夏秋冬,总有房东喂养的鸭鹅在其中嬉戏。
③我每日在好风好景的窗口写作,疲倦了只要抬头望一望窗外,总觉得胸中顿时一片清朗。
④我最喜欢的是小湖一角长满了青翠的布袋莲,布袋莲据说是一种繁殖力强的低贱水生植物,有水的地方随便一丢,它就长出来了,而且长得繁茂强健。布袋莲的造型真是美,它的根部是一个圆形的球茎,绿的颜色中有许多层次,它的叶子也很奇特,圆弧似的卷起,好像小孩仰着头望着天空吹着小喇叭。
⑤有时候,我会捞几朵布袋莲放在我的书桌上,它失去了水,往往还能绿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它的萎谢也不像一般植物,它是由绿转黄,然后慢慢干去,格外惹人怜爱。
⑥后来,我住处附近搬来一位邻居,他养了几只羊,他的羊不知道为什么喜欢吃榕树的叶子,每天他都要折下一大把榕树叶去喂羊。到最后,他干脆把羊绑在榕树下,爬到树上摘榕叶,才短短几个星期,榕树叶全部被摘光了,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在野风中摇摆退色的秃枝。
⑦榕树叶吃完了,他说他的羊也爱吃布袋莲。
⑧他特别做了一枝长竹竿来捞取小湖中的布袋莲,一捞就是一大把,一大片的布袋莲没有多久就被一群羊儿吃得一叶不剩。我虽曾几次因制止他而发生争执,但是由于榕树和布袋莲都是野生,没有人种它们,它们长久以来就生长在那里,中年汉子一句“是你种的吗”便把我驳得哑口无言。
⑨我于是憎恨那个放羊的中年汉子。
⑩汉子的养羊技术并不好,他的羊不久就患病了;很快,他也搬离了那里,可是我却过了一个光秃秃的秋天,每次开窗就是一次心酸。
⑾冬天到了,我常独自一个人在小湖边散步,看不见一朵布袋莲,也常抚摸那些被无情折断的榕树枝,连在湖中的鸭鹅都没有往日玩得那么起劲。我常在夜里寒风中,远望在清冷月色下已经死去的布袋莲,心酸得想落泪,我想,布袋莲和榕树都在这个小湖永远地消失了。
⑿熬过冬天,我开始在春天忙碌起来,很怕开窗,自己躲在小屋里整理未完成的文稿。
⒀有一日,旧友来访,提议到湖边去散散步,我诧异地发现榕树不知在什么时候萌发了细小的新芽,那新芽不是一叶两叶,而是千株万株,凡是曾经被折断的伤口边都冒出四五朵小小的芽,远远望去,那棵几乎枯去的榕树仿佛披上了一件缀满绿色珍珠的外套
⒁布袋莲更奇妙了,那原有的一角都已经铺满,还向两边延伸出去,虽然每一朵都只有一寸长,但因为低矮,它们看起来更加缠绵,深绿还没有长成,是一片翠得透明的绿色。
⒂我对朋友说起那群羊的故事,我们竟为了布袋莲和榕树的重生,快乐得在湖边拥抱起来,为了庆祝生的胜利,当夜我们就着窗外的春光,痛饮至醉。
⒃那时节,我只知道为榕树和布袋莲的新生而高兴,因为那一段日子活得太幸福了,完全不知道它们还有别的意义。
⒄经过几年的沧桑创痛,我觉得情感和岁月都是磨人的,常把自己想成是一棵榕树,或是一片布袋莲。情感和岁月正牧着一群恶羊,一口一口地啃吃着我们原来翠绿活泼的心灵,有的人在这些啃吃中枯死了,有的人失败了,枯死与失败原是必有的事,问题是,东风是不是来?是不是能自破裂的伤口边长出更多的新芽?
⒅我翻开七年前的日记,那一天酒醉后,歪歪斜斜地写了两句话:“要为重活的高兴,不要为死去的忧伤。”
17、作者为什么“憎恨放羊的中年汉子”?
18、文章第⑾段中写“连在湖中的鸭鹅都没有往日玩得那么起劲”这一景象的目的什么?
19、第⒁段中的“缠绵”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0、品析文中画线句子语言表达的妙处。
21、结合全文看,你怎样理解第⒃段中“它们还有别的意义”这句话?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