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丙地的海拔高度是( )
A.200米 | B.300米 |
C.400米 | D.500米 |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有河流经过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大自然有许多地理现象,可用“沧海桑田”来描述的是
A.四季更替 | B.地震频发 |
C.人口变化 | D.海陆变迁 |
初一(2)班分两个小组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攀登白头山。出发时,同学们测量了两村的气温,竟发现两村气温相同。对此现象原因进行解释,最可能是两村的
A.海拔相同 | B.纬度相同 |
C.坡向不同 | D.经度不同 |
西埠顶与白头山相比
①西埠顶更陡峻②白头山更陡峻③西埠顶更高④白头山更高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某学校初一(2)班准备搞一次登山活动,活动地点选在当地的朝阳公园(如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为了登山方便,需要了解朝阳公园的地形分布和地势起伏状况。下列地图最符合要求的是
A.电子地图 | B.遥感地图 |
C.地形剖面图 | D.等高线地形图 |
朝阳公园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A.北面 | B.东北 | C.西南 | D.南面 |
登山前,同学们查看了当天的天气预报(如图
),根据预报和活动需要,下列物品不需随身携带的是
A.指南针 | B.遮阳伞 | C.防晒霜 | D.防寒服 |
同学们在山上选择了一处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观察点,这个观察点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晓红刚学习地理时,遇到下列问题不太理解,请你帮助回答下列问题。老师在地理课上经常吟诵一些富有地理道理的诗句,以下哪句诗所反映的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晓红观察到,不仅一天中自己的影子长短有变化,而且冬季和夏季中午的影长也有不同。右图如果示意的是同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情景,则更接近正午的是____图;如果示意的是不同季节正午时刻的情景,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_____图。
A.甲 、乙 | B.乙、甲 |
C.甲、甲 | D.乙、乙 |
晓红发现夏季太阳从东北升,西北落;冬季太阳从东南升,西南落。她对此颇有疑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A.地球公转所致 | B.地球自转所致 |
C.观察位置不同 | D.观察高度不同 |
除夕夜,当零点钟声敲响后,晓红兴奋地给在美国的姑妈打电话送去新年问候,当她向姑妈问候“新年好”时,姑妈却回答“除夕好”。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两地季节不同 | B.两地远隔重洋 |
C.两地存在时差 | D.两地习俗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