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和空气一样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我们从海水中得到食盐的成分氯化钠和利用氯化钠生产化工产品的流程图:
(1)步骤②要除去食盐水中混有的少量泥沙,可选择的操作方法是 ,实验室中该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 ;玻璃棒在步骤③中的作用是 ;如得到的液体仍浑浊试分析原因 (写出一种即可)。
(2)请写出步骤④的反应方程式: 。
学会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①洁净的空气 ②水 ③二氧化锰 ④过氧化氢溶液⑤高锰酸钾⑥液氧⑦四氧化三铁,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与氧化物的是。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b▲。
(2)写出A图中产生气体的化学表达式▲。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和▲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
(4)C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5)小明按C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
(6)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起码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
请你分析回答: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是由于▲引起的。
(8分)2011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到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各地采取措施积极抗旱。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请你利用初三学过的化学知识帮助村民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你的检验的方法是 ▲ (包括设计实验、描述现象和得出相关结论)。
(2)有些村民往盛有浑浊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 ▲ 。
(3)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进行吸附。该变化属于▲。(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认真观察A、B两装置图,并填空。
(1)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在该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能转化为▲能;B装置中气体收集方法属于▲;
(2)a试管与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a试管中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检验b试管中的气体常用的方法是▲。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A装置和B装置在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 ▲ 。
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一般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再点燃。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
(4)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选填“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5)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需增加酒精灯外,还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并且试管口要略微朝下,棉花的作用是▲,试管口要略朝下的目的是▲。如果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填“a”或“b”)端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