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文化活动标志的创作过程中,深入实际、广泛调研,搜集各类素材。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近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结合材料,分析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
阅读下列材料问题
材料一:楼兰古国是古代西域农业发达的绿洲,是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但在唐朝以前突然消失了。关于古楼兰文明失落的原因,许多专家认为,是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的和谐,在创造高度经济发达的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制造着沙漠。
材料二:无数事实说明,在经济建设中只顾金山银山,忽视绿水清山,所获得的金山银山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因为早晚要从金山银山中扣除巨额的环境治理费,以及因环境恶化所致的疾病治疗费、预防费等多种费用。到头来,不仅眼看着金山银山大量流失,而且,即便花光金山银山,也难以很快再现失去的绿水清山。
材料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有20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于呼吸道疾病。这些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烧煤和吸烟,以及交通和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此外,因腹泻,每年死亡约有130万儿童。这种疾病是由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引起的。
综合上述材料,试从联系观点的不同角度谈谈对你的启示。(15分)
材料一 我国有13亿人口,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我国人均占有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天然气、煤、铁矿石、铜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2%、25%、16.5%、11%、4.5%、79%、42%、18%。我国资源利用率低,过量消耗资源,万元GDP耗水量比国际水平高5倍,万元GDP消耗的能源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
我国过量消耗资源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大气质量符合一级标准城市不足1%;七大江河水系中劣质水占40.9%;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荒漠化土地263.62万平方公里。
材料二:中共中央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1)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8分)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说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哲学根据。(13分)
近些年来,我们党在总结过去扶贫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确立新的扶贫工作方针。许多人对“开发式扶贫”非常赞赏,说:“开发式扶贫,扶贫先扶志,越扶人越勤,越扶人越富,这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请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扶贫先扶志”?(14分)
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在答题卡上(共18分)。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联合国特别于哥本哈根举行骑自行车大行动,倡导绿色出行的低碳生活方式。某校高二同学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交流感悟
同学们就自行车这一出行工具展开讨论:
(1)他们的讨论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道理?
理性分析
目前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越来越弱势。自行车的路权严重受损,许多自行车道被用作汽车泊车位;公益性自行车停放场所普遍缺乏;汽车文明欠缺,骑车人存在安全隐患等等。专家认为,改变自行车的弱势地位,倡导绿色出行,政府责无旁贷。
(2)请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政府在倡导绿色出行的行动中应履行哪些职能。
积极行动
我国汽车尤其是家庭轿车正处于高速成长期。据统计,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居世界第一,预计2010年我国车市仍有15%—20%的增幅。
(3)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面对上述状况要实现绿色出行,企业和消费者应该怎么做?
请认真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嫦娥二号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作为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的探测和研究。
材料二 从“东方红”到“神五”,从“神六”到“嫦娥一号”,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了飞天梦想。在2007年,满载国人“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成功。据统计,在人类迄今为止开展的100多次探月活动中,经历了多次的失败和挫折,成功率不到49%。为确保“嫦娥一号”首发成功,月球探测工程参研人员扎扎实实地完成每一项设计、每一件产品和每一次实验,紧紧地把握住了产品质量和工程可靠性这一中心环节,为“嫦娥”成功奔月构筑了坚实基础。
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些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