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20℃时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 B.加入水 |
C.加入氯化钠固体 | D.倒掉一半溶液 |
甲、乙、丙、丁分别是CO、O2、Fe2O3、CO2中的一种。已知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可以反应,丙和乙也可以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一氧化碳 |
B.乙一定是氧气 |
C.丙一定是氧化铁 |
D.丁一定是二氧化碳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A.N2中的(O2):红热的木炭 |
B.Na2CO3溶液中的(NaCl):加入稀盐酸 |
C.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
D.Ca(OH)2溶液中的(NaOH):加入过量CuCl2溶液,过滤 |
用括号内物质不能一次性区别开下列各组物质的是
A.CaO、CaCO3、KCl三种固体(水) |
B.CaCl2、Na2CO3、K2SO4三种溶液 [Ba(OH)2溶液] |
C.Cu、Fe、CuO三种固体(稀盐酸) |
D.CuCl2、NaNO3、K2CO3三种溶液 [Ca(OH)2溶液]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CaCO3固体(Ca0固体)——高温煅烧 |
B.N2气体(O2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
C.C0气体(CO2气体)——依次通入浓硫酸和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D.KCl溶液(CaC12溶液)——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点燃 |
B |
鉴别Cu和Fe |
观察颜色 |
C |
鉴别H2O 和H2O2溶液 |
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MnO2 |
D |
除去KNO3中少量的NaCl |
配制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再冷却、过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