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下列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惯性让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现在,优势弱化,竞争压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速度甚至落在了长三角之后,领跑了中国经济20多年的珠三角,现在正受到挑战。2003年11月,广东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构想,并开始启动。泛珠三角区域的范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十2”。之所以打造这个9+2,其目的是加强区域协调和合作,从而加强珠三角的核心竞争力。
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文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当中的“优势”具体指的是什么?
(2)从地理角度考虑,同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劣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从地理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阅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美国产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回答。
材料一:大高加索山脉很多山峰都很高大,许多山峰的绝对高度超过了海拔5000米,主峰海拔5642米,山上气候寒冷,终年积雪。大高加索山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1200米以下为阔叶林;1200~2200米为针叶林;2200~3000米为亚高山和高山草甸;2600~3500米为高山苔原;3000~3500米以上为高山冰雪带。
材料二:高加索地区局部图
(1)甲乙两地1月均温相差明显,其中甲约6℃,乙约0℃。简析差异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和图分析该地河流广布的自然原因。
(3)简析图示区域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4)简析高加索地区发展冶金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
读亚欧大陆部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名称是:(4分)
A;
C;
D;
F;
(2)图中各自然带中,和的自然带名称相同,但对应气候类型不同;和自然带名称不同,但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填写字母代号)。
(3)自然带由A→E→D反映了自然带的规律:E→G→F反映了自然带的规律。
(4)自然带D在大陆东部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是,在大陆西部其南界比东部偏北的原因是。
(5)图中各字母代表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是(填字母),这种现象是因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地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地质作用能量来源看,此地貌的形成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4)在图中可能找到煤或石油等矿产的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填字母)。
(5)A、B、C、D四地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有可能找到岩溶风景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处好,还是B处好?。理由是。
(2)4分)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原因是
(3)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什么堆积地形?其成因和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