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分选作用是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先冻结,水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产生分离。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回答下题。
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 A.地表比较平坦 | B.岩石颗粒均匀 |
| C.有充足的水分 | D.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 |
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 )
| A.青藏高原地区 | B.巴西高原 |
| C.南极洲 | D.亚马孙平原 |
读右图,回答10~12题。
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的土壤是由流水带来的 |
| B.甲地区植树造林的水热条件优于乙地区 |
| C.乙地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谷地 |
| D.①地区比②地区更适合发展种植业 |
2003年秋季,乙、戊附近两条河流洪灾严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条河流都属黄河中游的支流 |
| B.当年秋雨偏多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南下早、强度大 |
| C.三门峡水库为缓解洪灾起了关键性作用 |
| D.灾情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
有关图中丙山脉及其两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 | B.南侧平均气温低于0℃ |
| C.北侧国土整治的重点是风沙危害 | D.治理水土流失是南北两侧面临的共同问题 |
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 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
|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
| 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
|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
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状况与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东部耕地多、西部草原多——土地利用方式不同 |
| B.北方多煤、南方多磷——地质史上植被覆盖情况不同 |
| C.西南湿润、光照少、垂直地域差异显著——降水多、地形复杂 |
| D.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田——灌溉水源的丰歉程度不同 |
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差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东部,北方的平原比南方多,但水热条件比南方差 |
| B.西北地区的垂直地域差异显著,西南地区不显著 |
| C.北方的可更新资源多,南方的非可更新资源多 |
| D.南方的可更新资源多,北方的非可更新资源多 |
我国某河流源于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据此回答4~6题。该河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①下渗 ②蒸发 ③降水减少 ④灌溉等引用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
| A.雨水 | B.冰雪融水 | C.地下水 | D.季节性积雪融水 |
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 | B.东北地区 | C.华北地区 | D.西南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