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分)自然灾害
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境内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8公里。我国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紧急安排多颗我国陆地观测卫星对地震灾区行连续多次监测,截至11月24日已通过卫星数据应急共享通道提供地震灾区震前和震后卫星影像共计16景。目前,这些数据已第一时间分发给中国地震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国土资源部以及四川省当地相关部门。未来一段时间,服务地震灾害的监测卫星将持续对灾区进行观测,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所获取的数据。
请读材料后回答,此次救灾,主要使用了现代地理科学技术的哪一项应用?该项技术对地震灾害减灾能起到哪些作用?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下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A区域 ;B区域 。(6分)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 。(2分)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3分)

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lob.png

1.此时,A城镇风向是。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原因是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原因是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是,原因是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建议
②在E、F两地中,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_____,F________。
  (2)不连续界面:A________,B________。
  (3)圈层;D________,C_______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去掉图中的专属经济区)

(1)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它是良好的储_______构造。从地形上看,A处为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 ,在其参与下,①处的岩浆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岩。
(3)从图中看,B处地质构造为_______,此处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这种地质灾害又有可能促使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4)②处地层中常含有丰富的_______等矿产资源,其上水域往往是_______资源集中分布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