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曾经著名的“三大荒”已经变成了“三大仓”,下图是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如今的“南大荒”人已将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 B.农业技术的发展 |
C.交通运输的改善 | D.农业政策的支持 |
“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
①气温年较差大 ②降水较丰富 ③夏季高温 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 ⑤气温日较差大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北大荒”发展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不包括( )
A.水热充足 |
B.土壤肥沃 |
C.人均耕地多 |
D.地势低平 |
有些城市高架公路的一些路段两侧架设了近2米高的屏障,其目的是
A.防止车辆冲出路面 |
B.隔音、减轻噪声污染 |
C.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
D.美化城市环境 |
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 |
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 |
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 |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48—49题。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
B.P′为环境承载力 |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
D.P为环境承载力 |
图中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
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负相关 |
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4—45题。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
B.迁出率持续降低 |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
D.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 B.安徽 | C.湖南 | D.河南 |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41—43题。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水稻种植业 | B.混合农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种植园农业 |
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A.刚果盆地 | B.四川盆地 | C.大自流盆地 | D.墨累—达令盆地 |
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机械化水平 |
B.充分利用水资源 |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