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我国对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
广东省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原因是()
A.虽属于干旱地区,但河流众多,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
B.夏秋季节,常有台风雨缓解副热带高压控制造成的旱情 |
C.濒临大西洋,深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 |
D.地处低纬度,信风可带来丰沛降水 |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③灌溉用水量自1996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水土资源丰富②耕地资源集中在南部
③水土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④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
国家 |
储量(%) |
产量(%) |
消费量(%) |
中国 |
36 |
97 |
41 |
美国 |
13 |
0 |
13 |
日本 |
资料缺失 |
0 |
26 |
其他 |
51 |
3 |
20 |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提高 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③我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转变为经济优势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短缺 | B.地质灾害频发 |
C.人口密集 | D.水资源短缺 |
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 | B.土壤深厚肥沃 |
C.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 D.人口密集 |
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劳动力价廉质优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市场前景广阔⑤水源、动力充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⑤ |
下图为欧洲某河流入海口附近河道示意图,图中虚、实线分别表示夏、冬季节的水面宽度。下列关于该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冬汛和凌汛现象 | B.夏季输沙量较冬季大 |
C.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大 | D.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
关于图中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区域乳畜业发达 |
B.四地中受流水侵蚀作用最显著的是乙处 |
C.图示区域植被类型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
D.居民点适宜布局在丙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