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参与率=(工作人数+正在找工作人数)/16岁以上人口数,它可反映潜在劳动者参与工作的意愿。下表为2010年亚洲四国劳动参与率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印度劳动参与人口最少 |
| B.女性劳动参与率一般高于男性 |
| C.劳动参与率与区域产业结构有关 |
| D.劳动参与率与经济水平呈负相关 |
对我国劳动参与率偏高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 )
| A.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大 | B.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
| C.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 | D.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 |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地区 |
经纬度 |
海拔(米) |
一月平均气温(oC) |
七月平均气温(oC) |
| 甲 |
102 oE,25 oN |
1891 |
7.7 |
19.8 |
| 乙 |
113 oE,28 oN |
68 |
4 |
32 |
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
|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
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
|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
我国四省(区) 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 省(区)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耕地面积(万公顷) |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
| ① |
34.3 |
532.5 |
1865.8 |
15.8 |
| ② |
53.5 |
1539.1 |
727.9 |
15.0 |
| ③ |
51.9 |
542.4 |
404.4 |
0.4 |
| ④ |
31.3 |
361.0 |
184.6 |
2.0 |
表1中① ,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川、黑、苏、陇 | B.苏、川、陇、黑 |
| C.黑、川、陇、苏 | D.陇、黑、川、苏 |
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
|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
|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
|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
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
|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
|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可达一年三熟 |
|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只有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
读“世界两区域局部图”,回答小题。
甲、乙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都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运动不活跃 |
| B.都有较广的草原景观,a、b两地气候均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
| C.都有大量煤炭、石油和金属矿的生产和出口 |
| D.都有大牧场放牧业和大量粮食出口 |
甲国的a城市和乙国的b城市 ( )
| A.都为地中海气候 |
| B.雨季出现时间不同 |
| C.沿岸洋流均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
| D.分别是港口及矿业城市 |
亚洲某地(约27°N,86°E),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读图回答问题。
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
| B.高原山地气候 |
| C.温带大陆性气候 |
| D.地中海气候 |
该地的相对地理位置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南侧 | B.德干高原北部 |
| C.阿拉伯海沿岸 | D.地中海沿岸 |
该地属于亚洲地理分区中的()
| A.中亚 | B.南亚 |
| C.西亚 | D.东南亚 |
图a、图b分别是“某两个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表示安第斯山脉的数字是 (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流经山脉①西侧的洋流是 ( )
| A.加利福尼亚寒流 | B.北太平洋暖流 |
| C.秘鲁寒流 | D.本格拉寒流 |
能反映③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