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话题,尤其在2010年,中国的经济地位大幅提升,一跃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令世界各国对中国另眼相看。但是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全球排名为第100位。按照联合国确定的每人每天1美元的消费标准,中国仍有1亿多贫困人口。另外,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日本为70%,中国为39%。
(1)在材料一中,哪些让你感到欣喜,哪些让你感到忧虑?
(2)解决材料一中的“忧虑”,你对国家有什么好建议?
材料: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郭明义被称为“雷锋的传人”。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坚持20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自身总血量的10倍……
阅读材料,请回答:
从郭明义身上体现了哪些品质?我们应该如何向他学习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据报道,十一届全国人在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社会各界人士可以直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意见征集截止日期:2011年5月25日。小丽看了这则报道后说:“这只是形式而已,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请你对她的观点进行评析。
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访问墨西哥,在一次演说中他向墨西哥国民示好,说:“我们彼此是‘朋友’,是‘同盟国’,也是‘伙伴’。”结果墨西哥人反应平平,并不怎么热烈,演说并没有取得肯尼迪预期的效果,令他好生失望。后来有学者进行研究,重回该国,将这篇演说写成一篇文章,并将文章中的“朋友”、“同盟国”、“伙伴”等词删去,让墨西哥人在空白处填写,最后发现他们大多填上“兄弟”、“姐妹”甚至“表兄弟姐妹”。
(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2)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列举几个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在文化与习俗上存在的差异。(至少两项)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为不平凡的五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突发情况的挑战下,我国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十一五”期间,我国在面临种种巨大灾难的时候,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了中华民族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写出民族精神的内容和核心内容。
(2)中国人民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请你列举民族精神在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的表现。(至少写出两种)
【学以致用明理践行】
探究情境,回答问题。
(1)小芳的表现反映出她有____________心理。
(2)(2)作为同学,小玲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王某侵犯张某的权利是______________。
(2)张某维权的正确途径有_______________。
(1)小刚是在自觉履行______________义务。
(2)小刚履行这一义务依据的法律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