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正确地认识物质。
实验一:探究物质的组成,如图
(1)图A所示实验可用于测定空气的组成。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说明空气是混合物的现象为:红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实验可用于测定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实验二: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
(3)图C所示实验,用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注射器,分别吸取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用相同大小的力,将栓塞慢慢推入。通过对比上述两个实验,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空气的微粒间的空隙比水的_________(填“大”或“小”)。
(4)图D所示实验,先向烧杯乙中加入20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然后向烧杯甲中加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几分钟后,观察到烧杯乙的酚酞溶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图例:![]() |
化学式 |
H2O |
C |
? |
H2 |
|
微观 示意图 |
![]() |
![]() |
![]() |
? |
(1)请写出丙物质的化学式,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2)构成甲物质的粒子是(填“分子”或“原子”),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
是。(填化学式)
(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与20g甲
和12g乙充分反应,可生成丙物质的质量为g。
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M点表示的意义是。
(2)t10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为;t30C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3)若把混在A中的少量C除去,应采用方法;
(4)由t30C降至t10C时,三种物质中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5)若把10g20%的A溶液稀释到10%,需加水的质量为g;(计算写过程,以下相同)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图1图2图3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产生的气体名称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图2是简易净水装置。该净水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填“过滤”或“消毒”),该装置(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
(3)图3是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示意图,其中活性炭池的作用是;
二氧化氯(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工业上制取二氧化氯的方法是:将氯气(Cl2)通入亚氯酸钠(NaClO2)溶液中反应,生成二氧化氯和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①SO42-② H2O2③ 2CO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2)有A、B、C三种金属,它们能发生如下反应:①B + 2HCl = BCl2 + H2↑,A、C与稀盐酸不反应,② C +ACl2 = CCl2 + A,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填编号)
(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2)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3)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