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
B.![]() 向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
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
D.![]() |
等质量的镁和锌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
A |
O2 |
CO2 |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
B |
NaCl粉末 |
CaCO3粉末 |
溶解、过滤、蒸发 |
C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D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
下面是小洁同学用连线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有错误的是
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甲烷用作燃料②食盐用作调味品③干冰用作制冷剂
④氧气用于气焊 ⑤熟石灰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A.只有①④ | B.只有①④⑤ | C.只有②④⑤ | D.只有①③⑤ |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中,不正确的是
A.水和酒精——闻气味 |
B.棉布料和化纤布料——灼烧、闻气味 |
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
D.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三种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能再分 |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粒子 |
C.离子是原子中质子数发生变化形成的粒子 |
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