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某学校生物实验兴趣小组所进行的《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设计方案,表格中给出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对下面实验结果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步骤 |
操作 |
1号试管 |
2号试管 |
3号试管 |
1 |
加2%淀粉液 |
2 mL |
2 mL |
2 mL |
2 |
加稀释唾液 |
2 mL |
2 mL |
2 mL |
3 |
保温5 min |
37 ℃ |
100 ℃ |
0 ℃ |
4 |
滴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5 |
记录结果 |
棕黄色 |
棕黄色 |
棕黄色 |
A.唾液淀粉酶在37 ℃时活性最高
B.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C.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温度
D.保温前酶已催化淀粉水解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A.尖端、尖端、尖端 |
B.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 |
C.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 |
D.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 |
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
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
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 |
C.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结合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
D.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
CAV16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V16侵入人体后,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对其几乎不起作用 |
B.T细胞经CAV16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
C.患儿感染CAV16后,需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 |
D.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该病毒 |
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c、d分别是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 |
B.造血干细胞存在于骨髓,自身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
C.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c或d |
D.细胞a、b、c、d都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 |
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损伤的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
A.病原体 | B.抗原性物质 |
C.抗体 | D.自身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