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某学校生物实验兴趣小组所进行的《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设计方案,表格中给出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对下面实验结果的解释,你认为合理的是
步骤 |
操作 |
1号试管 |
2号试管 |
3号试管 |
1 |
加2%淀粉液 |
2 mL |
2 mL |
2 mL |
2 |
加稀释唾液 |
2 mL |
2 mL |
2 mL |
3 |
保温5 min |
37 ℃ |
100 ℃ |
0 ℃ |
4 |
滴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5 |
记录结果 |
棕黄色 |
棕黄色 |
棕黄色 |
A.唾液淀粉酶在37 ℃时活性最高
B.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C.该实验的因变量是温度
D.保温前酶已催化淀粉水解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而下列生物化学反应不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A.葡萄糖的无氧分解 | B.色盲基因的转录 |
C.水的光解 | D.消化酶的合成 |
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他取A、B、C、D四株都有5片叶的小白菜,用直径lcm的打孔器打取小叶圆片各10片,并设法抽去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取100mL三角瓶4个,编号1~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下列评价或修正不合理的是
实验处理 |
30min内上浮 |
||||
编号 |
叶圆片来源 |
叶圆片数(片) |
自来水(mL) |
NaHC03(g) |
叶圆片数(片) |
1 |
A |
10 |
40 |
0 |
2 |
2 |
B |
10 |
40 |
1 |
6 |
3 |
C |
10 |
40 |
3 |
4 |
4 |
D |
lO |
40 |
5 |
5 |
A.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不严格
B.只要控制光照、温度相同即可
C.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
D.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应放于黑暗处
下列有关几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中存在于某些细胞表面的抗体仍可与抗原(过敏原)结合 |
B.自身免疫病涉及的抗体在与人体某些细胞结合后,仍再能与相应病原体(抗原)结合 |
C.免疫缺陷症是指由于HIV病毒侵染而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甚至丧失的疾病 |
D.过敏反应一般不引起组织损伤,自身免疫病会导致某些器官功能受到影响 |
下面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突触前膜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
B.人类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内的代表区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
C.人类神经调节不同于动物的特点是只有人类才具有条件反射 |
D.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而激素又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
下列关于染色体和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者的化学本质相同 | B.两者均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
C.两者均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 D.两者均可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