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组别 |
光合作用速率 (μmolCO2·m-2·s-1) |
气孔导度· (mmol·m-2·s-1) |
细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
叶绿素相对含量 |
|
25℃ |
有菌根 |
8.8 |
62 |
50 |
39 |
无菌根 |
6.5 |
62 |
120 |
33 |
|
15℃ |
有菌根 |
6.4 |
58 |
78 |
31 |
无菌根 |
3.8 |
42 |
157 |
28 |
|
5℃ |
有菌根 |
4.0 |
44 |
80 |
26 |
无菌根 |
1.4 |
17 |
242 |
23 |
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 。
(2)2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 。
(3)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①
,促进了光反应;② , 促进了暗反应。
(4)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 条件下提高比例最大。
(5)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如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 。
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调节物质):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调节物质 (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 图中血液中物质A含量明显升高可作用的靶器官有 和。
(3)人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丁可以直接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也可以接受下丘脑的控制,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分泌(填激素名称)增多;上述过程从反射类型看
属于 ,请补充写出引起这一反射的神经传导途径:血糖浓度变化感受器→传入神经→ 。
(4) 在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中,图中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是 (填字母)。如果图中 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5) 图中还有一结构受有关神经支配未标出,应表示为 。
现提供纯种的高茎叶腋花和矮茎茎顶花的豌豆,叶腋花(B)对茎顶花(b)为显性,现欲利用以上两种豌豆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案,探究控制叶腋花、茎顶花的等位基因是否与控制高茎(A)、矮茎(a)的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做出判断(假设没有发生交换)。
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并标明亲代及子代表现型)
实验结果预期及结论(要求推测上述实验中子代性状分离比,并据此作出判断):
①②
下图表示某XY型性别决定植物的性染色体简图。图中Ⅰ片段为同源部分,Ⅱ1,Ⅱ2片段为非同源部分。其种群中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的个体存在,已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D控制,为伴性遗传。
(1)由题中信息可知,控制该植物的抗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段。
(2)现有该植物纯合子若干株,只做一次杂交实验,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哪个片段。选用的杂交亲本的表现型为亲本,则:
如果子一代中,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Ⅱ2片断。
如果子一代中,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图中的Ⅰ片断。
(3)假设某物质在两个显性基因共同存在时才能合成,基因(G、g)位于Ⅰ片断上,另一对等位基因(E、e)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两个不能合成该物质的亲本杂交,子一代均能合成该物质,子二代中能合成该物质与不能合成该物质的比例为9:7,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研究发现,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生长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为验证这一结论,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步骤。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似的刚去除顶芽、带2片成熟叶的月季枝条若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含14C标记的葡萄糖溶液(黑暗中葡萄糖可被枝条吸收并向枝条的叶片移动),蒸馏水,脱脂棉,检测放射性强度的设备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将A、B两组枝条分别插入装有 ▲中,在A组的每一枝条去除顶芽的切口部位▲;在B组的每一枝条去除顶芽的切口部位▲,作为对照。
第三步:将A、B两组枝条放在▲环境中培养一定时间,用检测放射性强度的设备检测A、B两组枝条所有叶片的放射性平均强度。
下表中列出了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圈l、圈2中箭头表示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图1所示的质粒分子经SmaⅠ切割前后,分别含有、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若对图中质粒进行改造,插入的SmaⅠ酶切位点越多,质粒的热稳定性将。(增高、降低、不变)
(3)用图中的质粒和外源DNA构建重组质粒,不能使用限制酶切割。
(4)构建重组质粒时,同时使用限制酶处理质粒、外源DNA可以防止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外源DNA片段自身环化。
(5)将切割后的质粒与目的基因片段混合,并加入酶,可获取重组质粒。
(6)重组质粒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