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
(1)小玉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如图甲所示,则定值电阻阻值为 Ω。
(2)小玉仅把这一次实验测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的结果,你认为合适吗? ,理由是 。
(3)测出电阻后,小玉将电路中的定值电阻换成了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图乙是小玉重新连接的不完整的电路,请你用笔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
(4)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 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如果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5)另一实验小组同学,按正确方法完成实验后,分别绘制了“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U—I图像如丁图所示,则表示“定值电阻”的U—I图像的是 (填“甲”或“乙”),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如图是某一学习小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及实验数据记录表:
斜面的倾斜程度 |
物块重(N) |
斜面高 (m) |
沿斜面拉力(N) |
斜面长 (m) |
机械 效率 |
较缓 |
10 |
0.1 |
5.0 |
1 |
20% |
较陡 |
10 |
0.3 |
6.7 |
1 |
45% |
最陡 |
10 |
0.5 |
8.4 |
1 |
60% |
(1)沿斜面拉动木块时,为使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应尽量使木块做运动.
(2)比较表中“物块重”和“”两栏对应的数据,可知斜面是一种(选填“省力”或“费力”)的简单机械.
(3)本实验研究了对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其影响规律是.
(4)分析第1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斜面的有用功为J,总功为J,斜面对物体摩擦力为N.
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5次测量,用较轻的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测定前4组数据,换用一个更重的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测得第5组数据,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
动滑轮重G动/N |
物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动力F/N |
绳端移动距离s/m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
1 |
0.5 |
1 |
0.1 |
0.7 |
0.3 |
47.6 |
2 |
0.5 |
1 |
0.2 |
0.7 |
0.6 |
47.6 |
3 |
0.5 |
2 |
0.1 |
1.1 |
0.3 |
60.6 |
4 |
0.5 |
4 |
0.1 |
2 |
0.3 |
① |
5 |
1 |
4 |
0.1 |
② |
0.3 |
55.6 |
(1)实验中应沿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缓缓上升.
(2)表格中变化①处数据应为;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可知编号②数据应为N.
(3)由表中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无关.
(4)比较第1、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5)比较第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6)分析表格中第2组数据可知,此时滑轮组克服绳重及摩擦做的那部分额外功为J.
在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活动中:
(1)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小车/木块)的动能;
(2)实验中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来反映的;
(3)如图,对比甲、乙实验现象,可以探究动能与的关系;
(4)如图,对比甲、丙实验现象,(能/不能)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理由是.
男生引体向上是盐城市中考体育考试自选项目.如图是小强同学引体向上的示意图,如果要测他的功率,需要的测量工具有体重计、秒表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小强的体重G、做5个引起向上所用的时间t和,则功率的表达式P=.(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为了比较水和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瓶中,甲瓶放在水中,乙瓶放在空气中,其它条件均相同,如图所示.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插在甲、乙两瓶牛奶中的温度计示数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甲/℃ |
70 |
60 |
53 |
47 |
42 |
39 |
37 |
35 |
34 |
33 |
乙/℃ |
70 |
65 |
61 |
58 |
55 |
52 |
50 |
48 |
47 |
46 |
(1)甲、乙两瓶中的牛奶的多少应该(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本次实验中,小王发现的冷却效果更好;
(3)通过分析,小王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是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