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听筝
(唐)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筝
(唐)张祜
绰绰下云烟,微收皓腕鲜。
夜风生碧柱,春水咽红弦。
翠佩轻犹触,莺枝涩未迁。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婵娟。柳诗第三联中,“独”与“空”的使用极为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题。
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参
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注】①武威:即凉州。唐天宝元年改为武威郡,治所在今甘肃武威。②晋昌:即瓜州,“边柳挂乡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生动传神?请赏析。
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古代诗歌阅读
野水孤舟
梁栋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注】梁栋,咸淳四年进士。迁宝应簿,调钱塘仁和尉。宋亡,归杭州闲处守道。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分析颔联的表现手法。
颈联中的“空”和“坐见”在这方面用得极为传神,请结合诗句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唐·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①。
鸟向平芜②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③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①解携:分手。②平芜:草木茂盛的原野。
③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 故。以贾谊代指朋友梁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答: 有人评说“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一句在表达作者内心的酸楚与悲愤之情时,深切而又含蓄,也有人说此句抒情简洁直白,你同意哪种说法呢?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⑴
高适
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⑵。大都秋雁少⑶,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自当逢雨露(4),行矣慎风波。
【注释】
⑴侍御:官名,即侍御史。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⑵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⑶大都:大概。(4)雨露:喻指皇恩。诗歌的颔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