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___________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钩码的质量应___________(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或钩码质量)时,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某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所得的a-F图像为下图中的________;
(4)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 cm,摆球直径2.00 cm,然后用停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下图所示,则
(1)该摆摆长为___________cm,停表表示读数为___________s.
(2)如果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时摆线拉得过紧 |
B.摆线上端悬点未固定,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
C.开始计时时,停表过迟按下 |
D.实验时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
本题共两题(每空2分,共17分)
Ⅰ、打点计时器用频率50Hz交流电打出的匀加速运动的纸带,则根据此纸带的数据,纸带的加速度是m/s2和打点计时器打第3个点的速度是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小车及车中钩码的质量用M表示,沙桶及沙的质量用m表示。
(1)在实验中平衡摩擦力时需将长木板的右端垫高,直到在没有沙桶拖动下,小车拖动纸带穿过计时器时能 。
(2)在 条件下,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近似等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在控制 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3)如图丙所示为某同学根据所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
一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0.1s曝光一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下不同时刻小球的位置照片如图所示,选小球的五个连续位置A、B、C、D、E进行测量,测得距离s1、s2、s3、s4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⑴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为m/s2。
⑵根据以上数据求出小球在位置A的速度VA=m/s。
⑶根据以上数据求出斜面的倾角θ= 。(重力加速度g=10m/s2)
某同学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上面标称功率值为0.75 W,额定电压值已模糊不清,为了得到额定电压值,他先用欧姆表直接测出该灯泡的电阻约为2.0,然后根据公式P=
等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l.23 V。该同学怀疑所得电压值不准确,于是他利用下列实验器材设计了一个电路进行测量。
A.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l k![]() |
B.电流表A(量程500 mA,内阻约0.6 ![]() |
C.滑动变阻器R1(0—5 ![]() |
D.滑动变阻器R2(0—100 ![]() |
E.电源E(电动势4.0 V,内阻不计)
F.开关S和导线若干
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将灯泡两端的电压由零缓慢地增加,当电压达到1.23 V时,发现灯泡亮度很暗,当达到2.70 V时,发现灯泡已过亮,便立即断开开关,并将所测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U/V |
0.20 |
0.60 |
1.00 |
1.40 |
1.80 |
2.20 |
2.70 |
I/mA |
80 |
155 |
195 |
227 |
255 |
279 |
310 |
①请根据实验要求,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并标出所选滑动变阻器的字母代号。
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I图线如图所示。由图象得出该灯泡的额定电压应为▲V;这一结果大于l.23 V,其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