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三条平行等间距的虚线表示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电势值分别为10 V、20 V、30 V,实线是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该区域内的运动轨迹,a、b、c是轨迹上的三个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粒子在三点所受的电场力不相等 |
B.粒子必先过a,再到b,然后到c |
C.粒子在三点所具有的动能大小关系为Ekb>Eka>Ekc |
D.粒子在三点的电势能大小关系为Epc<Epa<Epb |
如图所示,在正六边形的a、c两个顶点上各放一带正电的点电荷,电荷量的大小都是q1,在b、d两个顶点上,各放一带负电的点电荷,电荷量的大小都是q2,q1>q2.已知六边形中心O点处的场强可用图中的四条有向线段中的一条来表示,它是哪一条 ( )
A.E1 | B.E2 | C.E3 | D.E4 |
如图所示,三个同心圆是同一个点电荷周围的三个等势面,已知这三个圆的半径成等差数列。A、B、C分别是这三个等势面上的点,且这三点在同一条电场线上。A、C两点的电势依次为φA=10V和φC=2V,则B点的电势是
A.一定等于6V | B.一定低于6V |
C.一定高于6V | D.无法确定 |
如图所示,物体m原静止在粗糙斜面上,受到的水平推力F的大小由零逐渐增大,到m刚要开始滑动为止,则()
A.m所受合外力增大 | B.m所受合外力减小 |
C.m所受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 D.m所受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
2009年2月11日,俄罗斯的“宇宙-2251”卫星和美国的“铱-33”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805km处发生碰撞。这是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完整在轨卫星碰撞事件。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碎片可能会影响太空环境。假定有甲、乙两块碎片,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是圆,甲的运行速率比乙的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运行周期一定比乙的长 | B.甲距地面的高度一定比乙的高 |
C.甲的向心力一定比乙的小 | D.甲的加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
如图所示,曲线AB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径迹,不考虑重力和空气阻力,粒子在由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粒子带负电 |
B.粒子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比在B点受到的大 |
C.粒子在A点的动能比在B点的动能大 |
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