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探究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主要操作如下:
①先用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池两极粗测电池的电动势,这样测出的电动势比真实值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②若按图(甲)所示接好电路进行实验,记下电阻箱和电压表对应的一系列读数R、U ,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2次实验中,电阻箱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是 Ω;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 |
0.80 |
1.07 |
1.30 |
1.47 |
1.80 |
2.27 |
![]() |
0.2 |
|
0.8 |
1.0 |
1.5 |
2.0 |
③图(丙)是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的—
图象.若忽略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当电阻箱、电压表的示数分别是R、U时,电池电动势E= (用U、R、r表示);
④根据图象可知: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某小组设计了使用位移传感器的图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了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
(1)根据下述图线计算时刻速度
= ,
时刻速度
= ,木块加速度
(用图中给出
、
、
、
、
表示);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板的倾角为,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
。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和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A.两个分力、
的大小要适量大些
B.两个分力、
间夹角要适量大些
C.拉橡皮筋时,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拉橡皮筋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为了探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一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 。
A.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钩码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
B.将带滑轮的长木板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打出一条纸带,同时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
D.改变钩码的质量,打出几条纸带。 |
(2)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以拉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为纵坐标,画出的
图像是一条直线,测得图线的斜率为
,则小车的质量为 。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1)本实验中,采用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
A.两个分力、
间的夹角尽量小些
B.两个分力、
间的夹角尽量大些
C.橡皮筋的细绳要稍短一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2)为了完成实验,在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秤成一定角度拉橡皮筋时,必须记录的有。
A.两细绳的方向
B.橡皮筋的原长
C.两弹簧秤的示数
D.结点O的位置
(3)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但若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则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答: (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4)若保持结点O的位置及OB绳方向不变,而将OC顺时针缓慢转动一小角度,其他操作均正确,则 。
A.弹簧秤甲的示数不变
B.弹簧秤甲的示数一直减小
C.弹簧秤乙的示数可能增大
D.弹簧秤乙的示数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①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采用的是下列________电路图.
②某同学将和测得的数值逐一描绘在坐标纸上,再根据这些点分别画出了图线a与b,如图所示,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图线________(填“a”或“b”).
③根据该图线得到电源电动势的大小是________V;内阻是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