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
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请回答:
(l)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3)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回答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问题。
15—17世纪,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
(1)下列哪一项是当时探险者的梦想?()。
A.寻找刺激 | B.挑战世界 | C.追逐金钱 | D.扩张领土 |
(2)下图反映的内容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什么条件?
(3)写出因哥伦布的发现而命名的土著居民的名称。
(4)有人把新航路的开辟称为“世界的发现”。你认同此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一个展览板块,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第一板块: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一)秦朝
秦朝秦始皇时,大将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后又修筑了用
来抵御匈奴,它西起,东到。
(二)汉朝
(1)汉朝汉武帝时,大将、打破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据上图回答问题:
a.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后来,汉朝设立,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
b.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起点在。
c .从起点出发,这条路所经之处的先后顺序是()
① 河西走廊②新疆境内③ 欧洲④ 西亚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①③④② | D.④③①② |
d.这条路的开通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魏晋南北朝
(1)乘坐时空飞船,来到了北魏,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
(2)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的民族关系出现了怎样趋势?
第二板块: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纵观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史实,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2)以史为鉴,今天我国各民族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城阳被活埋。
材料二: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件事?发生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3)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对哪一学派的态度?
(4)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其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张三受益于哪项改革措施?
(3)材料一的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改革内容是什么?
(5)材料二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据中国历史朝代歌
夏 |
西周 |
春秋 战国 |
东汉 |
魏 |
十六国 |
北朝 |
隋 |
|||
蜀 |
南朝 |
|||||||||
吴 |
(1)据中国历史朝代歌和所学知识,填写下列所缺的朝代名。
(2)截止到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哪些?
(3)南北朝之前,都城在洛阳的政权有哪些?
(4)“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