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说:天生之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
材料二: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大学、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摘自《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謇进行过哪两方面的“有用事业”实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在上述实践前开展的“有用事业”是什么。取得了怎样成效?
(3)综合上述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对“有用事业”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
历史学习包括史实的确认、解释、规律的揭示和价值认同等基本环节,根据要求和提示,完成下列探究性学习任务。
材料:德国法西斯头目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破坏者’,是德国这个伟大国家的‘败类’。”
(1)史实的确认:李明同学收集到以下材料,并用马克思、爱因斯坦(注:他们是犹太人)等伟人的贡献进行反驳。请分别写出他们对人类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
(2)史实的解释。根据下面的结构示意图,把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与方框中的数字正确搭配(注意:只填英文字母。3分)。
并说明启蒙运动能够“引领时代前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文艺复兴(3)规律的揭示。在学习近代科技、思想和文化后,李明同学认识到:牛顿、达尔文和马克思等分别从不同领域揭示世界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进步。请分别写出牛顿和达尔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4)历史学习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上述探究活动告诉我们,做一名合格的现代公民,应该具备哪些人文素养?
危机意识是一个民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日本民族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对危机,俄、日都采取了回应措施。阅读下列选自《全球通史》的材料:
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
日本新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到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
材料一 |
材料二 |
请回答:①材料一说的是哪个“法令”? 为什么说它的实施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②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③上述措施表明了俄国和日本解决危机的共同方式是什么?
(3)你认为上述两国应对危机的方式,对我国解决钓鱼岛问题有何借鉴意义?
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引领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结构图揭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历史发展间的关系。请各举一典型史实说明结构图中“自然科学”“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的具体表现。3分)
(2)阅读右面材料后回答:
①材料一提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哪些成果?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对该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②两则材料与结构图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以其中一则材料为例说明这种关系。
(3)根据上述学习和探究,你认为要实施科技创新应注意哪些问题?(分角度回答。2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空前灾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战爆发之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被称为什么?
(4)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燃遍三大洲,身处和平环境的你,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有关交通运输工具方面的问题:
(1)上面所列的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哪一种?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什么?
(2)图一、图三交通工具利用的动力机分别是什么?
(3)各抒己见:以上的发明,是交通运输领域革命性的变革,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