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 B.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
C.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 D.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
阅读下图
上表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 | 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 |
C.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 D.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 |
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这反映了当时()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 |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
导致下表中工厂和资本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 |
工厂数 |
资本(千元) |
1870—1894 |
16 |
4829 |
1894—1913 |
136 |
103153 |
A.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
B.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奖励实业政策的推动
D.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以弱敌强,逐渐仿行,以贫交富,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基于此认识,洋务派()
A.开办湖北织布局、轮船招商局 |
B.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煤矿 |
C.创设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 |
D.创建近代海军、派遣留学生 |
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
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 |
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
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
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