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建国初期与中国建交国家及建交时间表(1955-1962年),这一表格反映的史实是( )
| 时间 |
国家 |
时间 |
国家 |
| 1955年 |
阿富汗、尼泊尔 |
1959年 |
苏丹、几内亚 |
| 1956年 |
埃及、叙利亚、也门 |
1960年 |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
| 1957年 |
斯里兰卡 |
1961年 |
刚果(金)、老挝 |
| 1958年 |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
1962年 |
乌干达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准则 B.“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了普遍支持
C.亚非会议开启中外关系的新局面 D.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口口口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口口口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 A.公私合营 | B.新经济政策 |
| C.罗斯福新政 | D.斯大林模式 |
《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 A.拥有宽松良好的办学环境 |
| B.妇女政治地位超过了男子 |
| C.人们的审美观与西方看齐 |
| D.社会风尚发生较大的变化 |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
|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
|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
|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 |
瞿秋白指出,当时的思想界在长期禁锢下,好像“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喷沫鸣溅”,各种新思潮滚滚而来,而马克思主义也就作为新思潮的一种传到了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一个部分 |
| B.马克思主义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
| C.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动摇了中国封建思想的基础 |
|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 |
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土(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刷膨胀 |
|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 D.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