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45年秋,毛泽东在重庆将词《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先生。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

A.签署了“双十协定” B.组织1946年政协协商会议
C.发表了《八一宣言》 D.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西藏和平解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学者指出:“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其意在说明()

A.文化的渗透和融合无所不在
B.各国需基于本土性适应经济全球化
C.经济全球化加剧价值观冲突
D.经济全球化下民族国家的属性减弱

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40、5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下图是一位同学上课时所记的部分笔记,笔记内容所反映的组织是 ()

A.欧共体 B.东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来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这表明欧洲一体化()

A.根源于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
B.旨在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C.建立在相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
D.得益于相似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中提到“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以下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欧洲一体化的深入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世界贸易组织诞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