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这充分说明了
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 |
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 |
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 |
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
读图,图片记载的是一份关于盐井开采的盐业契约。由此可知当时()
A.盐业专营制度已被彻底打破 | B.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迅速发展 |
C.出现了部分近代经济的特征 | D.官营企业主动吸纳民间资本 |
《新唐书·百官志》:“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下列制度符合该论述的有()
①科举制②三省六部制 ③内阁制④二府三司制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
【改编】20世纪50年代,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一份文件中曾提到:“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去保护我们帮助建立的国家……位于亚洲、欧洲和中东的与苏联相邻国家的人民对我们的信心将受到极大打击。”对以上杜鲁门文件中的话的意图,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扶植资本主义国家,以与苏联实行热战 |
B.竭力树立在同盟国中的大国友好之地位 |
C.向苏联展现美国的大国地位,称霸全球 |
D.扶植资本主义阵营盟友,壮大遏苏力量 |
解放战争期间,英国驻华外交官表示:“无论我们在阻止共产主义之流在中国推进方面显得多么无能,我们都不能放弃保护英国利益的斗争。如果碰巧有机会能促进英国的贸易,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担心‘赤化’我们的双手而不去把握这一机会”。这体现了英国在国际关系中()
A.坚持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原则 | B.采取反对共产主义的顽固态度 |
C.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 | D.追随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