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读图,回答问题。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
C.气温的日变化 | D.大气的热力运动 |
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 B.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
C.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
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该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完成问题。
国家 |
储量百 分比(%) |
产量百 分比(%) |
消费量 百分比(%) |
中国 |
36 |
97 |
41 |
美国 |
13 |
0 |
13 |
日本 |
资料缺失 |
0 |
26 |
其他 |
51 |
3 |
20 |
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
A.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
B.我国新勘探的稀土资源少 |
C.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 |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世界最多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③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问题。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合肥小于南宁 |
B.株洲大于石家庄 |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
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
读我国林区、非林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回答问题。图中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特征,说明了我国( )
A.地形复杂,地势起伏比较大 |
B.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大 |
C.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明显 |
D.夏季风各年的强弱差异明显 |
若森林大面积遭到破坏,则( )
A.年降水量增加 |
B.降水量年际变化增大 |
C.蒸腾作用增强 |
D.降水后下渗作用增强 |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回答问题。
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所在省以盆地、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
B.图中A所在省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
C.年降水量从A→B→C,逐渐减小 |
D.年降水量从A→B→C,先减小后增大 |
该图为某区域的水系分布,读图完成问题。造成图中甲、乙两河水系特征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 | B.地形 | C.植被 | D.补给 |
图中东部河流的水能开发程度普遍不高,是因为 ( )
A.流量小,水力资源不丰富 |
B.地形陡峭,不利于蓄水 |
C.山高谷深,工程建设困难 |
D.多国际性河流,合作开发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