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在上海郊区一个蔬菜大棚所拍摄的照片,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 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
B.持续的伏旱天气 |
C.连续的霜冻天气 |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
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
瓯江——浙江省第二大河,全长388公里,总落差点米。下图所示瓯江上游龙泉溪、大溪(莲都区段)流域古村落分布。完成下列各题。龙泉溪、大溪(莲都区段)流域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结冰期长 | B.暴雨后石塘镇较龙泉市洪峰小 |
C.径流季节、年际变化很小 | D.龙泉溪比大溪径流量大 |
石塘水库和紧水潭水库蓄水后,库区中心区降水反而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冬季气温升高,水汽扩散加快 | B.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加剧 |
C.夏季增温变慢,大气上升运动减弱 | 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
龙泉溪、大溪流域的村落大多呈层层叠叠状布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崎岖地形 | B.多雨气候 |
C.文化传统 | D.旅游规划 |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下列各题。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4至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
B.12至15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
C.15至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和等潜水线图,该区域为了进行绿化工程,要对ABCD四个区进行绿化,选择了4种植物进行种植,测得4种植物的根深分别为:
植物 |
a |
b |
c |
d |
根深 |
0.3m |
1.2m |
3.6m |
2.3m |
假设根部不能到达地下水位,植物就会因为缺水生长不好而死亡。则()
A.a植物在A区可以良好生长
B.b植物在各个区都能种植
C.c植物在B区不能成活
D.d植物种在D区都会因为缺水而死亡
如下图所示X-Y线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PQ为锋面,回答下列各题。关于PQ锋面性质及雨区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A.为冷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
B.为暖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
C.为暖锋,雨区位于PQ西北侧 |
D.为冷锋,雨区位于PQ东南侧 |
图中山脉东侧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A.西高东低 | B.东高西低 |
C.北高南低 | D.南高北低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测影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发现①城市一年有两次立杆无影,一次是2月5日,则另一次的日期大致是()
A.5月5日 | B.8月6日 |
C.11月7日 | D.12月8日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月份,①②两地河流都进入汛期 |
B.7月份,①地盛行东南风,②地盛行西北风 |
C.①地为常绿阔叶林,②地为落叶阔叶林 |
D.①②两地沿岸气候都受寒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