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保护传统村落 传承中华文明
甘肃天水市庙坪村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这里的灵源侯高皇庙,是为纪念唐代战将雷万春而建的。村里的三块石碑,记载着村子北宋以来的历史;每户门楣留下“耕读第”、“清平乐”、“映南极”等字样,传递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面临着村落文化后继乏人的严峻现实。“怎样才能在保存‘形’的同时,让‘神’延续下去呢?”一位回村省亲的村民站在破旧的老宅前,发出无尽的感慨。
材料二:关注历史 关注传统 关注民生
随着传统村落消失的日益加重,保护传统村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如何有效保护还在摸索。有的地区以近乎残忍的冻结方式来进行保护:比如要有“依依墟里烟”的景象,村民就不能用煤气做饭,只能烧柴火;要看见老牛耕作,村民就必须舍弃先进农机具而用牛犁地。片面保留原貌,使村民享受不到现代文明。把村庄和村民像小件文物一样陈列起来供参观,让他们停留在以前的某个时代。
传统村落应该得到保护,但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提高传统村落居民生活质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请你从志愿者的角度,为保护传统村落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在对待传统村落的问题上,既要着重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要改善民生。请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
神舟九号飞船有两大任务引人注目。首先是搭载了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这可以积累女性在生理、心理及航天医学方面的飞行实验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使女航天员的地面训练更加科学合理。其次是执行了与天宫一号的自动交会和手动交会对接任务,标志着我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三名航天员还将进行大量科学实验,获取在地球重力状态下无法得到的数据。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量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行优惠政策,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农业科技项目,引进技术科技人才加强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推出的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受到市场的欢迎,以特色农业形成优势产业链,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当地是如何做到一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鸡儿跑”,这是内蒙古半农半牧草原上恢复生态、建设“魅力中国”的新鲜场景。草原散养牧鸡,鸡吃草籽、昆虫,不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肉蛋品质、增加牧民收益,又能有效控制草原虫害。牛羊改吃农田秸秆,既可让过度放牧的草场得到休息,又把大量秸秆变废为宝,避免因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而粪便或沼渣还田又增加了土壤肥力。这一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运用把握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的“草原牧鸡、农田秸秆喂牛羊”这一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模式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 市市政府根据该市纺织行业经营现状及遇到的“融资难”等困难,及时采取了以下举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为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创造良好环境;努力消除制约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落实中央有关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出台了诸如减税免税、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拓宽民间融资渠道等八条帮扶优惠政策。
上述材料中A 市市政府采取的举措是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温州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了,可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人们不良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严重污染了水环境。温州市政府出台了《温州市美丽浙南水乡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治水政策文件。将在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珊溪水源保护、“两河”整治等方面工作中,寻求新突破。并向市民发出倡议:人人争当治水护水的宣传者、践行者与监督者。计划到2020年,温州基本能够建成美丽浙南水乡。
结合材料,运用“人与规律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温州市为什么要开展美丽浙南水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