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只有科学实验才能发现规律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是因为
| A.本质和现象不是直接合二为一的,而是相互区别的 |
| B.本质和现象不是毫不相干的,而是完全一致的 |
| C.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抓住了本质,就抓住了现象的根据 |
| D.感性认识是认识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
“揠苗助长”则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倍功半。这两个寓言故事反映出的不同结果共
同说明
|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自觉利用和创造规律 |
|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 |
|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 |
青年学生要处理好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应该
| A.先改造客观世界,后改造主观世界 |
| B.先改造主观世界,后改造客观世界 |
| C.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的改造主观世界 |
| D.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
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
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基础 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有饿死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这段话所蕴涵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
| C.人民群众的实践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
| D.劳动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知识分子创造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