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快车。
学问的故事
从前有个知识老人,他很有学问。他的书房里有块匾(biǎn),上面写着“学问”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知识老人死后,两个儿子分家,家产一人一半,那块写着“学问”两个字的挂匾的也被锯成两份。
哥哥就照“学”字行动,拼命地把书读呀背,背呀读,不懂从不问人,结果什么也没学到,失败了。
弟弟依着“问”字去办,遇到事情就请教别人,可是问过了从来不学习,还是糊里糊涂,什么也不懂,也失败了。
后来哥哥和弟弟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立刻把“学”和“问”两字合并,像知识老人那样勤学好问。他们果然学到了许多本领。
(1)哥哥和弟弟为什么都没有学到本领呢?
因为哥哥只 不 ,弟弟只 不 。后来,他们像知识老人那样 ,果然学到了 。
(2)读了短文,你从中懂得了什么?
课外类文阅读。
小爬虫
那天我正伏案写作业,①“丁”的一声,一枚绿豆大小的圆形物体从天而降,落在桌面上。
②我停下笔,正欲伸手掂量那枚“小豆”,不料它却突然伸展成椭圆形状,十几只白色的小足在空中快速地挥舞着——这分明是一只小爬虫呀。
那小爬虫仰躺在赭(zhě)红色的书桌上,一个劲儿朝空中乱踢着。我一时童心大起,拿过尺子一量:五毫米。我用尺子轻轻一拨,希望将它弄近一点,谁知刚碰到它的背,它立刻缩成一团。
我好奇地看着它小心地展开身体。它那乳白色的小足不断地蹬着,聚集着力量使自己“庞大”的身躯翻转过来。但不知是用力不当还是别的原因,它只能平躺或是侧向某一边,却无法使整个身体翻转站立。( )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它毫不气馁,一阵激烈地努力过后,稍稍停歇几分钟,便又开始使出浑身解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揉了一下发胀的眼睛,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具有如此强大的恒心与毅力是我始料不及的。我站起来打开窗户看看外面的蓝天白云,对这只小爬虫能够翻身站起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
我返回书桌,令我惊奇的是,这只原来还仰躺在桌面上奋战的小爬虫居然翻身站起,并在书桌上敏捷地爬着。
(1)在短文中括号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
①因为……所以……②虽然……但是……
(2)短文中①处双引号的用法是______,短文中②处双引号的用法是______。
a.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定称谓
(3)短文中“我揉了一下发胀的眼睛”的意思是( )。
①“我”视力较差 ②“我”看得很仔细
(4)这只小爬虫使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课内语段阅读。
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1)短文中“工夫”的意思是( )
A.指临时雇的短工。
B.指占用的时间和精力。
C.指空闲的时间和精力。
(2)短文中“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
A.不论遇到什么环境,都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短文中是说蟋蟀适应环境的能力太差。
B.不论遇到什么环境,都能满足。短文中把蟋蟀与一般昆虫对比,突出蟋蟀与众不同。
(3)请你反复品味,判断重音及语气。
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提示:重音词下加“·”)
这句话应读出对蟋蟀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语气。
(4)“从大厅一直到卧室”是对前一句的__________。可以不写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 )倾斜的隧道,________有骤雨,这里________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 )草半掩着,就像一( )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 )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在短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2)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3)在短文中的里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4)短文主要描写了蟋蟀的住宅的________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特点。
(5)短文中画“____”的句子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春 日
朱 熹
胜日寻芳①泗水滨②,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①芳:芳香的花草。②泗水滨:泗水河的沿岸。
(1) 解释下面的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①胜日: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时: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理解诗句意思。
①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在泗水滨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者在寻芳后,想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 飞 来 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 解释下面的字在诗中的意思。
①塔: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闻: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畏: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遮:____________________
(2) 理解诗句意思。
①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仔细的赏析本诗,理解作者为什么“不畏浮云遮望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诗歌____________写飞来峰塔的形象,____________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本诗带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